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儿童节 让我们借机重吁解放儿童
www.fjnet.cn?2011-06-01 09:52? 郭文婧?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又是一年儿童节。根据我国的“时尚”,节日的时候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强调特别的意义。今年,我们该强调点什么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应该就一个老话题:解放儿童,啰唆一番。

解放儿童,确实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提出了“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的教育思想。差不多在同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其名篇《创造儿童的教育》中强调,“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进而,他发出“六个解放”的号召:“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放在今天,蒙台梭利和陶行知的思想也一点不过时。他们提出的问题,今天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非常沉重,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套用一句形式的话,破解“钱学森之问”,还得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还得从娃娃的教育抓起。教育是培养,而不是培训。培养就要因材施教,创造性培养人才,从而体验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乐趣。而培训,则是模式化的训练,把不同规格的原材料打造成同一个流水线上的产品,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当然也就无乐趣可言。

很可悲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特别是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而走向了培训的错误方向。大学之前的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机械化,包括幼儿园,都是把学生培训成考试的机器。大学的教育,不强调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责任,而是努力把学生培训成一个适应当下社会的世俗人。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两岁的小孩在吞云吐雾、小学的朋友拿出“五道杠”来显摆、方仲永的故事在不断地上演……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质问:我们究竟根据什么将“教育”与“摧残”、“愚弄”、“欺骗”、“宰制”、“制裁”、“灌输”、“洗脑”、“戏弄”、“麻痹”、“蒙蔽”、“操纵”、“说教”、“束缚”、“宣传”、“禁锢”、“贬抑”、“奴役”、“戕害”、“蛊惑”和“教唆”等等区分开来?

教育的问题依然是教育的问题。解放儿童,除了重申陶行知的“六个解放”之外,还很有必要重温一下《大众报》1935年的社论。社论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举行儿童运动,要力行“雪中送炭”的工作,切忌“锦上添花”的浮文;第二,儿童运动应该把儿童全体做对象,不应该偏重一部分或偏重某一阶级;第三,人们都知道教育上最重要的两句话是“以身作则,感化教导”。

除了陶行知的“六个解放”和《大众报》的“三个观点”,我们今天重新呼吁解放儿童,还必须加上一点。那就是,把儿童从“温室”里解放出来。孩子是宝,砸锅卖铁也要为了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陷入了对孩子“溺爱”的误区,尽一切可能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一个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温室”,孩子则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行事自私的“小皇帝”。

解放儿童,这不应该是一时的口号,而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贯穿到我们的一点一滴当中,贯穿到我们每时每刻当中。

郭文婧(湖北 教师)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