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儿童节”变身“儿童劫”,谁之过?
www.fjnet.cn?2010-06-01 09:20? 傅万夫?来源:辽一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恰逢周二,因为很多家长都不放假,于是从前几日开始,很多大人已提前为小孩选购儿童节礼物,有家长表示,现在儿童节的花费越来越贵了,过节花费堪比成人。(5月30日《广州日报》)

多年以前,能够在儿童节那天,哪个小朋友收到家长哪怕是很廉价的礼物,都会让人羡慕不已。然而,时过境迁,当几百元的益智玩具、几百甚至上千元的球鞋、童装,几千元的手机、电玩、游戏机、快译通、MP4等电子产品、两三千元的轻便婴儿车成了儿童节礼物首选时,我们似乎无法判断这是儿童节在与时俱进,还是越来越多的功利思想让儿童的节日变成了一个“劫难”。

此前,针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儿童节消费风,有心理专家曾认为其表现出了家长的三种心态:一是自己工作很忙与孩子相处交流的很少,存有物质补偿心理;二是担心自己孩子在其他小伙伴面前因为物质条件“寒酸”受到“委屈”;三是认为孩子穿的和用的要体面,自己和孩子才能感到脸上有光。家长这种带着补偿或者攀比心理的消费,让儿童节的价值和意义开始扭曲,而其留给孩子们的也将是虚荣、攀比、自私、妒忌等心理隐患。

比如,近日,成都某所幼儿园老师就讲述了眼下孩子们的攀比故事:他们比房子大小、假期休闲、豪车……甚至有“官二代”小孩因爸爸是局长而被小朋友们称为“小局长”,这种现象的出现本来就够可怕的,而更可怕的是,这些现象又是广泛存在于当下社会以及幼儿教育之中。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孩子对成年人行为的一种模仿,但须不知“染之以朱则赤,濡之以墨则黑”,孩子们这种思维早熟,正是家长用成人化思维来腐蚀儿童教育的直接表现。

无论从影视作品还是小说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富人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败案例:很多家长创业时很忙,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采取了金钱补偿。而当事业发展平稳,有时间来陪孩子的时候,却发现在金钱的堆积下,孩子的物质和精神世界都发育扭曲,那些叛逆的思维总会让一些父母痛苦无法时光倒流。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种“穷”不仅仅是对物质投资的衡量,还有包括精神领域的投入。因此说,在儿童节这天,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交流、谈心和玩耍,或者领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增加孩子的科普知识……或许,给孩子的节日留下值得回忆的心灵“礼物”,要比送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更能保值、增值。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