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重建”圆明园客观上是“破坏”历史

www.fjnet.cn?2011-12-08 13:03? 罗竖一?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其次,无论选择什么历史时段的圆明园而予以“重建”,其实都是对其它时段的历史破坏,也是对选择“重建”那段圆明园历史的“破坏”。

譬如,依照“重建派”一些专家的观点,现在可以选择性地“重建”当年圆明园辉煌这一历史时段的部分景观。如此,确实可以节省不少财力、物力、人力,而减少“重建”的阻力和压力,也可以为将来的“扩建”圆明园埋下伏笔。但是,如果选择性地“重建”,那么其它时段的圆明园历史其实就被隐形地“破坏”了。

是的,也可以将辉煌历史时段的圆明园全部予以“重建”,但是,这样的重建,难道不是“破坏”当年了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的那段国耻之历史吗?难道也不是“破坏”了民国和文革期间的圆明园历史吗?当然,可以在“重建”圆明园的同时,保留那一部分现有的景观,但此种保留,不也是“破坏”圆明园辉煌时期,以及其它时段的圆明园历史吗?

其实,对于选择“重建”的那段圆明园自身而言,也是一种“破坏”,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即谁也无法“重建”出跟原来的圆明园景点一模一样的“赝品”、

除上述原因之外,留存历史记忆,维持圆明园现状,让圆明园在历史长河中接受风雨的洗礼,即顺其自然地沿其轨道发展,乃至消亡,这事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也是遵循宇宙之道。

不少“重建派”人士认为,“重建”圆明园,保留一些现实的东西,有利于保护历史,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不然以后就会丧失了一些历史记忆,而不利于保护历史,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也影响文化的传承。这些,其实是思维误区。诚然,圆明园假如完全消失了,就一定意义而言确是一种缺憾,但世界上的任何人事物最终都会消亡,这是自然规律、宇宙之道,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譬如,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之遗址,在“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几乎已经没了踪影,但全球亿万羲皇子孙,并未遗忘伏羲及其空前的伟大功绩,而是深深地感念着伏羲,并将其所创立的以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传承、弘扬至今已有万年的历史。而有专家主张“重建”圆明园的某一个景点,其说法之一就是此处慈禧太后还用过膳。诚然,站在有关专家的角度,慈禧太后“用膳”确有研究意义,但慈禧吃过饭的地方,跟爱国主义八杆子都打不着。相反,大家还会想起慈禧太后吃饭时的那种铺张——置民生和国防等于不顾,而感到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是国耻。

至于有“重建派”人士所抛出的“重建”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荣光、抚平历史创伤、展示清政府的治国理念之类的美其名曰,其实基本上是这群人的一种想当然、一厢情愿,甚至还隐藏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重建”圆明园,确实可以“展示”一些文化、历史,且可以近似地“再现”当年的皇家宫苑。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圆明园当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尽管后来圆明园一再兴修之后具有了行政职能,但谁也无法否认在很长的历史时段,圆明园确系皇家骄奢淫逸的好处所之历史事实。

如今“重建”圆明园,难道就是为了展示清朝专制王朝的骄奢淫逸的历史文化吗?抑或难道是为了让现在的民众或达官贵人再续昔日皇族贵胄之骄奢淫逸的历史文化吗?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