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复原圆明园,格格站门口

www.fjnet.cn?2011-11-21 11:58? 莫  枫?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北京人大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趁着文化建设的大政策,提出重修圆明园的建议,在我看来纯粹是显得生闷找点事情做。

要不要修复圆明园?圆明园一直在修复,任何一个去过圆明园的人都能看出来。有关部门完全可以把从1949年迄今的圆明园修复、重建工程清单公示出来,盖仿古建筑、种树、铺设管线……每样都有详尽的记录。议论纷纷的重建圆明园,其实是想对西洋楼遗址进行全面修复,圆明园的几个代表建筑如西洋楼、大水法都在此间。

圆明园的成人票现在是10元,但去西洋楼遗址要额外收费15元,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票中票制度。按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这片汉白玉废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圣地,理应免费开放,这实在伤了从小以来的朝拜情愫。门票收入去向如何,国家每年拨款来源如何,圆明园一概没有向社会公布。

如果一声令下,获得了重建的审批权,而且又要一模一样,以当年使用的皇家特供建材来复原的话,这不是花两三个亿建个大公园的规模。具体预算要多少,2006年的时候就有新闻,大概需要200亿,通胀到现在、人力和建材成本又不断增长,再算上各项回扣,我估计没个250亿,怎么也不能开工。250亿自然来自于你我纳税人的钱包。所以,反对者的现实理由都指向劳民伤财,该花钱的民生领域舍不得投入。

圆明园复原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惟一的关系是,西洋楼遗址的门票肯定会从15元上涨,也许到150元都不止,同时还方便了类似建福宫会所的场所在圆明园成立。

暂且不提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因,近代史研究对此有很多争议,圆明园废墟映照出来的并非饱受外辱这么简单。还原当年的皇家禁脔,有什么实际用处?再看此次的重建理由,我一头雾水,“要把对有形遗产的保护最终归结到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上”,这执笔的秘书根本就没学好小学语文课。既然你非要将遗产和城市文化联姻,那么我钻牛角尖追问,北京的城市文化是什么?圆明园不过是清朝的产物,往前追溯,元大都的一切也是必须复原的历史文化,再往前,咱们直接还原北京山顶洞人的居住环境算了,这样至少能一劳永逸解决北京的大气污染。

其余的篇章更是昏话,还不是大力拆迁,盖几个仿古赝品建筑,在商店门前挂个老字招牌,站两个打扮成清朝格格的女士,这样的伪劣旅游业就被定义为文化保护和复兴了。

如果不是由公帑,而是由商业机构出资,来修复圆明园,同时圆明园保持全民财产的性质不变,这倒是可以考虑的,考虑修复的程度和范围,或者仅仅是多植树将其建成北京的绿肺。国内不乏这样的公益壮举,但最终会被人失望地发现,都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一类的货色。

□莫枫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