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重建圆明园的现实难题

www.fjnet.cn?2011-11-21 12:10? 吴祚来?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最近北京市人大动议复建圆明园项目,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上周五,我的一条相关微博与华西都市报的微博,在网易首页上被推出,通过微调查的方式让网民投票,不到一天的时间,投票结果是1338人反对重建圆明园,仅有205人投了支持票。

我的微博内容是:“当年大清建圆明园,就是一次灾难性错误,不致力于建设学堂,而在圆明园颐和园上耗费巨大国力,最终酿成国耻。北京市如果真的经费充足,有钱无处花,不妨多建一些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建一些廉租房,圆明园里多是西洋景,没有意义,别重复大清祸国之端。”

华西都市报:“应该重建,抚平国耻: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此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可以有选择地恢复一部分内容,比如土木建筑之类,让人有强烈的对比,更能激起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反对重建圆明园的网友,多是认为重建圆明园的动议,是基于部门利益,通过这样的巨大投资,使一些人或部门获得利益,而这些经费完全可以用来投资在百姓真正需要的项目上,譬如建设社区图书室,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等等,甚至可以通过退税的方式,使文化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实力。总之,如果有关决策者想发展文化,有更多的福祉于民的方式,而投资重建圆明园,是一种好大喜功的行为。

其实,2007年北京市有关方面动议重建圆明园以来,我已发表多篇文章,还通过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对圆明园重建表达了严厉的批评。当时北京正迎接2008年奥运会,我举例说,为什么希腊人不在古代奥林匹克遗址上重建新奥林匹克竞赛场馆?因为你新建的无论如何先进如何相似,都是赝品,而遗址本身,历经历史沧桑,其本身就具有无限丰富的文化意蕴。在遗址公园上复建,一方面你的技术不可能达到古人水平,特别是神韵上无法企及,其次是,土木建筑其维护修理的费用高昂,每过三五年,就得维护修复,与其这样劳民伤财,不如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的数字空间里,复原圆明园建筑,让喜欢古代建筑文化的旅游者,在圆明园数字博物馆里一饱眼福。

记得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现场,有参与圆明园修复工程的老师傅说,古代圆明园水系里,其小岸边的技术极其科学先进,现在无法达到,所以现在许多地方只能用水泥与防渗膜来替代,造成环境破坏,因为水泥岸加上防渗膜,池中的水就成为死水、臭水。我们现在经常在城市内河中闻到水流变臭,就是这样造成的。当时还有北京市民对复建城南的永定门城楼发表看法,说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景观复原,都与传统古建筑相距甚远。

北京气候已发生巨大变化,圆明园兴建之时,当地是一片沼泽河湖之地,水资源极其丰富,所以才有当时的山水氤氲,气象万千,山水与园林建筑相映衬,美不胜收。现在呢,完全靠引用其他水库里极其珍贵的水源,得不偿失。

(作者系北京文化学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