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镇政府“公款雇人上访”为哪般
www.fjnet.cn?2011-05-20 13:32? 南方网?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黑龙江鸡东县向阳镇居民韩东因土地纠纷状告镇政府胜诉后,上百名村民上访,鸡西市法院撤销判决,发回重审。镇政府重审败诉后,又发生大规模上访,法官被停职。据称村民上访是经人组织策划,上访者是被花钱雇佣的。韩东称,镇政府组织农民上访是为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中国青年报》5月19日)

“雇佣上访”的确要比“截访”来得更“高明”

假如认为对于村民上访,地方政府还是只会“堵”这一板斧,还真是小看了地方政府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这句名言十分辩证地指出了福祸之间往往会相互转化。于是乎,除了将于己不利的上访及时化解于未然,充分发掘上访的价值,甚至组织策划于己有利的上访,这家镇政府无疑深谙此辩证哲学。

事实上,上访本质上是一条反映问题的通道,现实中,正是因为民意对于上级政府形成了压力,往往能够推进问题迅速在体制内得到求解。不过,假如汹涌的民意恰与官意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上访不仅不会给地方政府和官员带来任何的麻烦,反而有助于官意的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上访”为地方政府所用,自然也就不失为正中“官意”下怀的如意算盘。

于是,一起“民告官,官败诉”的官司,居然屡屡招来大批无关村民的上访施压,不仅被发回重审,甚至连法官都被撤职。如此无厘头上访的背后,显然不会没有导演。只不过,“村民上访”站在了地方政府这边,与其说是证明众望所归,民意所向,倒不如说是“上访”遭滥用之后的扭曲民意。不难设想,当地方政府成了上访的策划组织者,被官意导演并指使的上访不仅早已无关民意。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将纳税人的钱用于“收买”民意,并直接在上访通道上阻击民意,还真是比“截访”来得更加隐蔽和高明。 □吴江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