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雷人校规”诞生的土壤是什么
www.fjnet.cn?2011-05-19 22:32? 杨朝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出台规定,“自2011年5月11日起,凡早操旷到5次者,其所在寝室停电一天,以后每加一次停电一天。”此前,高校出台“雷人校规”的新闻也曾见诸报端:“谈恋爱实名制登记”,“不允许看湖南卫视”,“冲凉必须穿内裤”……(5月18日《武汉晨报》)

有什么样的土壤、气候,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长出什么样的苗。如果说大学校园出现什么问题,要怪也要先怪社会出了问题。说到底,大学校园只不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你看校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哪一样不可以在社会上找到它相对应的根源?

那么,“雷人校规”诞生的土壤是什么呢?学校制订各种各样的校规,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学校的管理。部分校规之所以“雷人”,是因为它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是一种非常规的治理手段。而为什么要剑走偏门呢?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随着学生的多元化、异质化,学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也从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熟人型“同质化社会”过渡到以陌生人机制为特征的“异质化社会”。不同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主体多元化,从而加重了社会管理的成本。

大学校园也是如此。从横向上看,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学生结构复杂,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别。从纵向上看,校园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学生也在不停地变换着。新一代的90后大学生,强调个性,追求自我,纪律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学校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其实,有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学校缺乏制度化的能力。一旦这些新变化被及时地制度化、规则化,被及时地吸纳到已有的校园生活秩序中来,使之成为大学生活中的常态,整个学校依然会沿着平稳、快速的轨道继续前行。

“雷人”校规却违背了这一原则。“雷人”校规依然以简单的“家长式”管理作风来应对学校和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而没有将其制度化、规则化。以“不合时宜”的“家长式”的老办法来管理新成员,来应对新情况,来解决新问题,必然会引起“过敏”反应,“雷人”也在所难免。而“雷人校规”诞生的土壤不除,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种伤害。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