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添加剂常有而信任不常有 抬高交易成本
www.fjnet.cn?2011-05-12 09:42? 朱述古?来源:重庆时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近日表示,几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不但对身体没有坏处,反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物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

食品行业安全形势之严峻,已经一再冲击公众的想象力。在这种背景下,“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的声音的确有些不合时宜。但我相信这句话中的理性成分值得重视。人类已经进入物资全流通时代,尽管有人已经横下心来自己种菜养猪,但不可能成为市场的主流。可以说,只要食品作为商品存在,就不得不借助添加剂。如果没有添加剂,食品就难有卖相,甚至无法保质。既然无法保质,也就谈不上食品安全。

事实上中国并不缺乏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准。前不久媒体曝出雀巢婴幼儿产品中可能存在重金属过量,按我国现行标准“在法定范围内”,但我国的重金属含量最高限额居然是美国的百倍,于是有人质疑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卫生部很快发布《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的公告,称各国食品标准确实存在差异,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项目和指标值的符合率超过70%,甚至我国一些标准还高于国际通行标准。卫生部并没说谎。尽管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在科学性上有待改进,但并不排除某些品种的使用要求比国外严格。

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就是一种我国已禁止使用但仍为一些发达国家保留的食品添加剂。去年学术界关于面粉添加剂存废的论争中,专家队伍分化为意见完全相左的两大阵营。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坚称增白剂无害,而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王瑞元的态度是“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饶有兴味的是,一度在行业内普遍使用的面粉增白剂,正是如今持极力反对意见的王瑞元20多年前引入国内。王瑞元立场的陡然变化,源于赴欧考察回国后,发现国内面粉假冒伪劣甚多,很多不法商人过度使用增白剂,雪白光洁的馒头反倒成了毒馒头。

今年3月面粉增白剂被卫生部明令禁止后,公众的反应是欢欣的。但值得忧虑的是,这种保鲜作用明显的添加剂一旦出局,面食品的保鲜处理将成为一道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也就是说,过度使用增白剂会影响面食品安全,但离开增白剂同样会威胁面食品安全。在食品监管不到位的条件下讨论面粉增白剂的存废问题,主张适量添加增白剂的专家即使在科学上很有道理,也难逃反对方的情绪化攻击。这种因噎废食的举动,对中国食品工业的长足发展无疑非常不利。

在时下的食品消费领域,消费者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缺乏信任是明确的。但同样需要明确的是,消费者对监管者也未能建立起必要的信任。面对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很多人想到制订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其实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食品安全标准包括添加剂使用规定出了问题,而是即便目前尚显宽松的食品安全标准,根本没有逗硬执行。食品安全遭遇信任危机,食品添加剂自然会招至公众不分青红皂白的反感,食品市场的交易成本也必将大幅抬高。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