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关爱学子的“特权车”越多越好
www.fjnet.cn?2011-05-05 09:57? 司马童?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花费400万元的10辆“长鼻子”美式校车,从外形到性能,完全按照美式校车标准制造,目前正在进行上牌等手续,几天后就将行驶在乡村路上,护卫山里娃上下学了。到本月中旬,浙江德清县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分三批购置的79辆学生接送专车将全部投入运营。

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的购车费用,每年还得花上200多万元的财政补贴,这样的公共事业投入,不可谓出手不阔绰。但因为这是为了学子的安全,为了家长的安心,哪怕赋予了再多的照顾和“特权”,公众也会眉开眼笑,社会也是好评不绝。

浙江德清的美式校车为何就该“耍特权”?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安全第一”这个关键词。以“卡车头+公交车身”这一经典造型为标志的美式校车,其车身内外设计和众多附加功能,处处都体现了安全第一要素。这样的血本投入,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千值万值。

的确,实施接送学子的“平安工程”,车的因素的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还得营造和依托相辅相成的“校车文化”。以美国为例,校车上路享有极高的“特权”,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总共有500多项。譬如,校车上下学生时,后面车辆不停车等待,或是校区周围没有限速行驶,受到的处罚非常严厉。而在我国,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关规范,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了对“车”的高度重视,人们才更有信心来谈论和期待于“校车文化”的逐步关注与渗透。

正所谓找准标杆、见贤思齐,对于公众多一些关爱学子“特权车”的热切期望,有的地方可能已是深有同感,并积极筹划起来。但也可以想像,局部地区、某些所在的主事者,可能仍然只会把浙江德清的举措当作一种“传说”。所以,是否应该尽快建立健全起一种规则和制度,促使更大范围的政府力量,在这种规则和制度的要求下,宁可在“三公消费”方面做足“减法”,也要确保在“校车特权”方面多做“加法”,无疑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