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期待政府与社会形成更强扶贫合力

www.fjnet.cn?2012-04-18 16:22? 廖建江?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去年,188比分直播:省确定220个第三轮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安排125个省直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挂钩帮扶,同时从153个省直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22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第三批省派干部驻村以来,服务“三农”、认真履职,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通过前二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扶贫步入攻坚关口,阻力陡增,难度加大。比如,剩余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更为分散,居住条件更为恶劣,社会发展程度较低,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无疑是场硬仗;前二轮刚刚脱贫的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尚弱,稍有闪失便有返贫之虞,等等。特别是去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给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是我们开展扶贫工作的最大特色。由政府主导的扶贫行动,使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减贫成效有目共睹,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深入观察扶贫实践,也很容易发现在这种机制中“政府主导”很强,“社会参与”不足。依赖政府体制和系统来传递管理扶贫资源,容易影响扶贫投资效率,使扶贫开发模式失去内在活力和约束力。笔者为此专门走访了省政协办公厅第二轮下派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江登峰,他坦言,仅靠政府的投入,由于过多考虑部门利益和缺乏协调机制,容易出现“上热下冷”,影响扶贫计划的实施,扶贫成效也缺乏应有的持续性。因此,在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时,应当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要尽快补上“社会参与”这块短板。

扶贫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现行的扶贫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在丝毫不放松政府主导的同时,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扶贫开发所采用的模式,对扶贫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追求最大功效。从深层次讲,贫困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从其本质内涵而言是发展差距、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带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作用是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从我省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展来看,社会力量的参与已有了很大的改观,知名企业直接与贫困村对接项目,爱心人士、乡贤名士慷慨解囊帮助当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兴办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扶贫开发成效日益显现。

扶贫方式多元化,扶贫力量也应当多元化。创新新阶段的扶贫机制,就是要研究在多元化中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覆盖面,为扶贫事业争取更多的资源,形成多方力量、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新格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在发动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中,更要主动作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完善组织动员机制,丰富政策导向,适时表彰奖励,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营造浓厚的扶贫济困、帮穷扶弱社会氛围。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与社会形成更强的扶贫合力,我省的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关专题:进城下乡 拉一把老乡

?????????????? ——城市反哺农村暨第三批省派驻点村系列报道

?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