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扶贫应实现从资金到项目过渡

www.fjnet.cn?2012-03-21 16:44? 张洪泉?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30多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大国大规模的扶贫和脱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3000多万。(3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

毋庸置疑,30多年的扶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资金扶贫的局限性越发明显,扶贫应尽快实现从资金到项目的过渡。

昨日,曾“高调炫贫”的新邵县最终未进入国家级贫困县。早在1月,当新邵县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时,竟通过多种方式高调“热烈祝贺”。事件折射出某些地方把国家级贫困县作为政绩和金字招牌,也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扶贫资金这一现实。

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左右,中央向全国592个重点扶持贫困县投入的592亿元扶贫资金,就有五分之一被地方挤占挪用。有的地方政府直接用来建政府高楼,资金很难到贫困者手中。2009年,因挪用80万扶贫资金购买彩票,云南省丽江宁蒗县新营盘乡政府原出纳杨正勤判处有期徒刑13年。而即便发到民众手中的扶贫款,也大都被用到生活。国家虽然投入巨额资金,但贫困现象并不一定得到显著改善。

事实上,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大部分地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边远山区,区域边缘性特征明显,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形态特殊、公共服务欠缺、地方病严重困扰。造成这些地方问题的原因,有历史上的,也有现实中的,最终的原因是这些地区缺少能让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民众更需要良好的社会服务和就业机会。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央企和地方国企是国家经济命脉,基本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其资金扶贫,不如国家有计划的进行项目扶贫,由央企、地方国企牵头,在贫困地区实现机构全区化,和地方联合,建立大型企业,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在完善贫困地区社会服务功能、项目开发的同时,给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就解决了民众的脱贫问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