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网帖扶贫凸显民生关怀的尴尬!

www.fjnet.cn?2012-01-04 13:13? 于治国?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报道:“在剑河的一些偏远农村,这个冬天,还有许多孩子都没有棉衣棉鞋穿,有的孩子还光着脚丫走在路上,为什么政府在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不能抽出一部分资金去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不能有一件棉衣和一双棉鞋呢?”,12月20日,一位网友给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留言,希望领导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看看,“孩子们需要您的帮助,需要更多爱心人士的帮助”。

透过这个网帖,我们依然心情沉重地看到那些缺衣少穿需要救助的贫困儿童,以及那些贫穷得甚至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穿不暖衣的孩子们,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在不断投入巨资上马一系列重大项目、却不断出现腐败工程、腐败官员的同时,在一些落马官员涉案金额火箭式增长动辄贪污受贿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心情沉重之余更增加几多感慨,几多无奈,几多唏嘘。

幸运的是贵州剑河的123名受到救助的儿童,他们目前是得到了救助,得到了过冬的衣服,可是,度过短暂冬天之后的这些贫困儿童,以后的生活是否还能有所保障?

诚然,我们的社会对一些困难家庭、困难儿童、弱势群体的救助,在很多方面不尽人意,看着大冬天仍然脚穿破旧鞋子甚至光脚穿着夏天拖靯的孩子,泪水总是忍不住流下来。尽管在一个县这样的孩子数量不算多,但这些挨冻的孩子也同样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的后代,家庭的困难不是他们的错,社会的关爱不能无动于衷。幸运的是一个在校大学生的网帖及时发布,否则,或许他们还会依然受冻也未可知。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非常严酷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些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真的无人知晓?还需要网上发帖?还需要让他人告知?还需要一级一级自上而下地发通知、下指示、对救助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检查?这是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并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尽管“工作忙无暇顾及”等借口常被拿来充当理由,但却无法掩盖住某些部门有关人员对民生的冷漠、对老百姓生活生产现状的漠视。这里就牵出一些值得一说的东西,一些个别党员干部身上或缺的党性修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鱼水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灿烂辉煌的基础和前提。革命战争年代,是老百姓用生命来掩护我们的战士,用自己的肩膀、用自己的双手、用扁担、担架、小推车来为前线战士提供后勤保障,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把粮食送给前线战士,军民关系、干群关系真正实现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因此,党的队伍才由少变多,从弱到强,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同样,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日益取得伟大的胜利。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