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高铁别成了纯技术的孤军深入
www.fjnet.cn?2011-07-14 09:34? 杨于泽?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铁道部刚证明我们的高铁技术“领先世界”,问题就又来了:7月10日和7月12日,京沪高铁两度出现供电事故,造成大量车次晚点。12日还传来消息,高铁南京南站换乘大厅出现漏水和地基下沉现象,问题还相当严重。

高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系统工程,高铁技术只是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显然不是全部。现在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了,但工程质量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相形之下,就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是“领先世界”的技术,一方面是高铁车站建筑质量不过关,车站与高铁技术不匹配。

严格地说,在高铁这项交通工程中,建筑工程只能算传统部分,而高铁技术才是其中的难点。在技术没有获得突破之前,高铁技术就是所谓“技术瓶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有时候,企业甚至国家投入巨大,也未必马上能够取得突破。现在技术倒是突破了,乃至已成了世界第一,但恰恰是“传统项目”没跟上。大厅漏水、地基下沉,相形之下,大概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低级错误”。

但从目前密集呈现的各种状况来看,高铁出现的“低级错误”已经不能说少了,涉及的面也不能说不大:前不久,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北广场数千平方米地砖就起翘了,被全部敲碎重铺,现在问题仍接连不断。高铁的运营管理也出了很多问题:买票很容易,但退票千难万难,哪怕提前数日退票也要支付高达20%的退票费;买票上网即可,而退票非得到始发站“商榷”。高铁故障了,晚点几个小时,乘客饥肠辘辘,铁路方面却声称没有义务供应饭食。

这都是“低级错误”,毫无技术含量,只需要有关部门表现出细心、耐心与诚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但现在恰恰是这些问题“卡”住了高铁,引来不少怨声。相形之下,我们属于“传统项目”的基建、管理、服务还是有些滞后,而高铁技术似乎是过于超前了。结果自然就是整个系统的不“匹配”,从而导致系统失衡,最终使高铁技术的先进性舒适性打了折扣。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发展的复杂性: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与管理、服务,各环节一环套一环的复杂系统,相互推动又相互掣肘。经济可以高速增长,但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如果跟不上来,也有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影响经济发展。技术容易突破,特别是当我们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举国之力实现几项技术上的进步其实不难,但恰恰是在那些传统领域,我们依然停留在过去,不能让人们完全满意。

但发展是系统性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切都要“齐步走”,就不能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了。现在我们实现了技术突破,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传统项目”上做得更好。高铁的运营管理、服务滞后于人们的期待,肯定有其深刻原因,追溯起来,或许还能与体制、机制、法治之类的东西挂上钩。但从纯技术的意义上说,高铁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也还是能够提高,而且上升的空间还很大,以消费者的诉求为导向,使之更趋人性化。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