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从两省争李娜谈名人的籍贯和出生地
www.fjnet.cn?2011-06-07 08:55? 十年砍柴?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李娜登顶法网,成为亚洲网坛第一人。许多湖北人为她感到自豪很正常,她生长在武汉,在领奖仪式上不忘用武汉话祝贺一位朋友的生日,无不标识着她是个武汉妹子。而有一些媒体和网友却强调了她原籍“湖南”,其父母乃湖南新化人,此番夺冠,一些媒体赶赴新化县采访她的母亲和其他亲友。为此,网上一些湖北人和湖南人还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嘴仗。

争当“名人故里”是这些年来中国不无恶俗的一种现象,争名人,不但今人不放过,连古人甚至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也不放过。两湖一些热爱李娜的人士这番“嘴仗”只是“争名人”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籍贯”和“出生地”乃至“成长地”对今日中国人来说,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却有必要梳理一番。

在古代中国问一个人府上是哪里的,多半回答其祖籍。而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就不那么确切了。一个在老家长大的人,譬如我,很好回答,可如果是第二代、三代移民,回答其祖籍和出生地,似乎都没错,但也不甚准确。比如我儿子出生后,我去北京东城某派出所给他上户口,籍贯一栏还填着湖南某县,籍贯从父、祖乃中国民间习惯。等他长大后,他若说自己是湖南人,很可能底气不足——— 因为他对湖南并不熟悉。

为此,我还专门问户籍警,当下的“籍贯”一栏如何规范,她说现在所填“籍贯”,基本上指三代以内直系长辈的出生地,如祖父、父亲;过了三代就可以改籍贯了。而在古代,籍贯一般指五代以内祖先的出生地。

中国人一向重视“籍贯”,在100多年前,一个人的地域属性,首为其籍贯,而籍贯指的就是“祖籍”,而非现代一些词典含糊的说法:“祖居地或个人出生地”。而五代以内不变籍贯的惯例也源于礼法。中国传统礼法中,同宗族五代以内相互有权利和义务,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丧仪的规定,根据关系亲疏,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的差别。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聚族而居,宗族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影响极大,而当时社会人口流动并不频繁,所以弄清楚五代以内的祖居地并不困难。一个人的祖籍地弄清楚了,他的社会关系乃至社会信用程度基本上就可以搞清楚。所以那时候通过科举出仕的官员,必须向朝廷清清楚楚写好五代之内直系长辈的基本状况,由吏部来判断其家世是否清白纯良。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