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深圳“清危”,东莞“喊累”,谁之罪?
www.fjnet.cn?2011-06-02 10:45? 陈小二?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期,东莞的街面接连发生几单案件,性质比较恶劣,市民对于东莞治安的担忧有所增加。对此,治安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在微博上回应:为确保深圳大运会期间社会治安稳定,深圳采取措施清查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不可否认会将一部分高危人群“赶”至东莞。(6月1日《广州日报》)

据了解,这其实也是东莞警方首次正面回应深圳的“清危”工作,东莞之前一直认为鸭梨颇大,但此次算是真正承认了深圳的“清危”“连累”了东莞。两个月前,深圳“清理治安高危人员”的行为饱受诟病,中央和地方媒体纷纷批评其侵犯人身权利、公权傲慢、违法、鸵鸟政策……深圳的做法并不光明磊过,可东莞的这次表态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东莞的回应,首先证明了东莞警方也认同这8万被清理的人属于“高危”;否则,人家东莞最近不会频频发生性质比较恶劣的案件。深圳把长期滞留且无正当职业及稳定经济来源、无正当职业、生活规律异常、经济来源可疑者当成“高危人员”清理了,东莞也是把这些人理所当然地当“高危人员”看待了。接下来的行动可想而知,肯定是会掀起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治安风暴行动。

其次,东莞的回应也是在给自己工作欠妥推卸责任。固然那些在被深圳清理的“高危人群”存在犯罪的倾向,但是东莞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治理好城市的治安。有网友在论坛留言说,“自己在东莞十年,手机被抢过两次,入室被盗五次,车上被扒三次。”想必这都是在深圳“高危人员”到来之前发生的吧。

城市的治理,不能依靠一味地清理、高压打击,而是需要从根本上想办法解决,培植这些人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消说潜在的“高危人员”,澳洲当年是真正的罪犯流亡地,可现在的发展还能让世界小觑吗?据《澳大利亚时报》报道,从1788年到1868年,大约有15.7万名英国罪犯被流放到了澳大利亚,其中8万人都被流放到了新南威尔士省——这个数字和深圳清理的“高危人员”恰好接近,可就是这些罪犯却繁荣了当地经济发展出一个新兴经济体。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许多大城市其实也存在大量无法充分就业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被冠上一个歧视性的名词“待业青年”,给社会治安构成了潜在危害。可正是由于当时良好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这批人自谋出路、自主创业,使他们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万元户”,日后这些人中更是走出很多民营企业大老板,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

换一个角度想,倘若当年只是一味地把他们从城市驱逐出去,没有技能、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有的人可能还有犯罪前科……这让他们到底如何生存?这其实也正是深圳目前这被驱逐的8万人面临的困境。

深圳“清危”,东莞“喊累”,这到底是谁之罪?追本溯源,无论深圳还是东莞,当初都没有给这些无法充分就业人员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良好平台,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如果各地一味打压而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出台,帮助这些缺乏技能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员提供生存途径,那么,今天他们能成为东莞人眼中的“不安全因素”;明天就可能会成为惠州、佛山周边其他地区的潜在危险人员。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