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餐厅激发学生不睡懒觉不过是促销的噱头
www.fjnet.cn?2011-06-01 18:12?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西南大学校园内的“半更食间”餐厅,早上9时前后粥类、银耳汤等部分食物价格会有所变动,玉米粥、绿豆粥、蔬菜粥在9时以后由优惠价5角,调整回原价1.5元,八宝粥、银耳汤也由1元调整到1.5元。餐厅经理何江表示,餐厅实行这个办法,主要是想提高学生早餐的就餐率,同时以优惠的价格激发学生早点吃饭,不睡懒觉。(据2011年6月1日《长江日报》)

按照这家餐厅的做法,学生就餐时难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情形:同样一碗绿豆粥,前面的人买是5角钱一碗,而轮到紧随其后的另一个人购买时,却变成了1.5元一碗,因为上午9点钟是优惠价的“临界点”,过了9点就恢复原价了。于是,大家都想着赶在9点之前来就餐,让餐厅生意顿时火了起来。

商家的小聪明也就在这里,可谓一石三鸟:一来引导学生按时吃早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二来帮助学生改变睡懒觉陋习,促进内部管理规范有序;三来广揽食客,薄利多销,增加收入。其实,前两项只是手段,为后者服务,增收才是目的,只不过是商家善于赚钱罢了。餐厅这种做法,与其说关怀爱护学生的善举,不如说是一场促销经营的造势。激发学生早点吃饭、不睡懒觉不过是促销的噱头。

我说餐厅激发学生早点吃饭、不睡懒觉是个经营促销的噱头,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其一是优惠内容让人怀疑。在优惠内容上,商家只是放在了汤汤水水的粥类和银耳汤上,让利也很大,挺诱人的,而米饭、面点和菜类等并没有任何优惠。为什么不同样给予一定的优惠呢?恐怕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真货,掺杂使假,做点手脚什么的容易显现,一眼就会看出来。相反,粥类和银耳汤就很容易做文章了,粥是稀是稠,银耳放多少,那都是良心活,食客也有苦难言,谁让你图便宜了。

其二是具体服务有空隙可钻。不要说餐厅在不同时间段里,可以出售不同质量的粥和汤。比如,优惠的就稀一点,实价的就稠一些。人多了就稀一点,人少了就稠一些。商家还可以通过优惠时间、秩序规范、个体服务速度等具体操作环节,来调整享受“优惠”人数的总量,真正可以享受优惠待遇的人不会太多,而其实际享受到的优惠含量,也可能会更要大打折扣的。

其三是容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由于餐厅设置了就餐时间的“临界点”,想吃优惠早餐的学生都必须赶在9点之前来就餐,这势必会因餐厅容量、服务速度和周转效率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大量排队等候等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就餐人数剧增,商家乐不可支,甚至搞“萝卜快了不洗泥”。另一方面,把一部分学生“排”到“临界点”之后,又不得不吃,这恐怕也是商家正偷着乐的。

如同随着产品同质化的出现和市场容量的饱和,围绕着终端市场的争夺表现出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的激烈一样,瞄着大学生钱袋使劲的校园餐饮服务迅猛发展,日益红火,充满竞争,客观上也逼迫着商家想方设法争夺客源,站稳阵脚。于是,通过对既有和潜在的学生流,运用各种积极的促销方式,吸引他们,进而刺激其消费需求,以提高门店饭菜的销售,就成了提高餐厅销售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老实说,餐厅搞促销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商家要恪守诚信仁爱的经营理念,实实在在,不要拉虎皮作大旗。既然已经把学生吸引过来了,就要让他们感到在这里消费物超所值,货真价实,经济实惠,安全卫生,吃了一顿之后还想再来吃下顿,成为长久的回头客,这才商家要“打主意”的正地方。毕竟,校园餐厅是靠回头客来支撑的,红火生意不是忽悠出来的。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