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家访的教育传统不应被抛弃
www.fjnet.cn?2011-05-24 07:34? 齐全和?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家访,曾是老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沟通的“心桥”。然而,随着发短信、电话沟通等“电子家访”的普及,传统登门家访渐行渐远。今天,面对面家访还有没有必要?近日,笔者走访了一些家长、学生、老师和教育专家,对家访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否应该继续坚持进行了调查。(5月22日《湛江日报》)

调查显示,老师登门家访已经成为一个稀罕事,不少家长表示,眼下,老师的“家访”变成了电话联系,或是家长到学校去“校访”。于是,家访变成了家长主动上门,希望老师多关心自己孩子,并为此给老师送礼等。显然,这种沟通已经失去了原有意义,转而变为一种利益的交换,老师关心孩子成为家长们的一种盼望。

曾经的家访情景,至今仍令多数家长怀念,特别是那些谈心、拉家常的情境,成为心里珍藏的美好记忆,也让他们对教师更加敬重。但是,面对如今的情境,他们开始对老师产生神秘感和距离感。事实上,对此感触更深的还是孩子,他们与老师之间总有说不清的疏离感。因为缺乏沟通,常常是上完课便匆匆离开学校,孩子们心理状况、学习情况、生活现状等种种,除了家长予以关心,很难得到来自外界的关切。

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因为工作等种种原因,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孩子的心理、生活、学习状况,进而导致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呵护,由此使得他们的心理抑郁、生活学习状况堪忧。根据湖南树人青少年特训学校的一份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成长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从家庭、学校得到的关爱越来越少,由此导致网络成瘾数量不断增加。此项调查,样本来自于多年来就读学校的数千网瘾孩子及网络和电话咨询。

这一调查数据显然代表了当下的教育现状,说明网瘾问题越来越严峻,青少年心理状况堪忧。对此,湖南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湖南树人青少年特训学校校长徐伟表示,如今,老师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家访难度不断加大,但是,老师家访的教育传统不应就此被放弃。家访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是联系学校、家庭、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加强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争取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更可预期的是,通过老师家访,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青少年网瘾日益严峻的趋势,通过这种心灵沟通,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因此,徐伟建议说,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给教师松绑,为他们减轻不必要的负担,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培育一种家访的氛围,让教师拥有主动接触贴近学生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