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临时校规”把师生变为教育政绩的工具
www.fjnet.cn?2011-05-23 10:31? 熊丙奇?来源:武汉晚报    我来说两句

“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一定要注意礼貌……”这类“临时校规”近日在188比分直播:某高校流传,学生们被反复交代注意事项。“临时校规”中,甚至连叫餐、在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且被默许的行为也被紧急叫停。据称,这些“临时校规”的出台,与近期进行的188比分直播: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有关。为了迎接检查,各高校参照考评标准,纷纷召开会议、印制传单、群发短信,临时修正或禁止了某些行为。

新闻报道所提到的“临时校规”,追溯起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出现在大学校园了。那时,一批高校为进入211行列,纷纷接受相关部门的评审,其中就有文明评估。在文明评估中,每所学校“如临大敌”,编印了迎评手册,要求师生背记,出台了若干校规,要求学生在评估期间必须配合。后来,这些做法,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发展到极致,有的学校还把学生编成情报组、答问组、调查组,分别被要求完成收集情报、在课堂上配合主动回答问题、在校园中随机应对专家提问等任务。

结局,大多不了了之。事实一再证明,高校出台“临时校规”不是问题,不出台才是问题。前者在评估组织者看来,是体现对评估的“重视”,而后者,则被认为是不把评估当回事。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学领导明白,这就是做给领导看的,上上下下均是临时配合。

要治理“临时校规”现象,需要治理的正是这种“对上负责”的办学思维。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提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直指这种办学思维,要求教育的管办分离。

但眼下事实表明,这一发布于去年7月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性文件,也变成“临时”性的了,就像文明评估结束之后,临时校规全部失效一般,教育还是回到老样子。这是因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也没有摆脱“对上负责”的办学思维——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所以,要推进其所描述的改革,需要有新的机制,包括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生自治委员会,通过真正赋权师生,让教育部门和学校行政机构的权力受到制约,从而必须对师生负责、办学质量负责,而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指派教师、学生,将他们作为教育政绩的摆设和工具。

过去近20年中,上述做法反复出现在各个高校,虽屡有媒体曝光,指出这是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但现实却无改观。这种“做法”能维系20年,成为“传统”,本身就值得思量。——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一件事有违教育规律,被舆论反复批评,却我自不动,那么问题就不在某个学校,而在整个环境。然而,假如某一当事学校能公开道歉,其他学校无则加勉,是治疗之策,关键也在环境问题了。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