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信任与怀疑的辩证法
——观湖南卫视2011成人礼有感
www.fjnet.cn?2011-05-05 17:47? 宕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由中国青年报社、湖南卫视、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打造的“2011成人礼”于5月4日晚19:30在湖南卫视播出。作为送给18岁青年学子的“成长盛典”,今年的晚会以“相信”为主题,由“相信自己”、“相信爱情”、“相信奋斗”、“相信祖国”、“相信未来”五大板块组成,并邀请了包括“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在内的上千名青年学生来到晚会现场。

在这个道德滑坡,信任危机弥漫和笼罩着整个中国社会的现时代,湖南卫视不失时机地推出这台以“相信”为主题的晚会,犹如一副“清凉剂”,确能引发一部分尚有良知的国人的深思。由此,也可见出湖南卫视用心之良苦——一方面,它敏锐地把握了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焦虑,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该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最后也将死于中国的普通人,我自然希望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希望自己的思想与行动能够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在此意义上,我愿意如湖南卫视所倡导的那样——选择相信;然而,如苏格拉底所言,“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作为一个思想者,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我更愿意选择怀疑,在当下的中国尤其如此。

成人礼是一种过渡仪式,它意味着年轻而鲜活的人类个体从一个生命阶段向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跃迁——通过这一文化仪式,正在跨越某种生命阶段的个体参与者将获得新的社会身份认同与社会角色认同。

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获得这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能力,从心理变迁的角度而言,所需要的恰恰并不是盲目地相信,而是有选择性地相信或不相信。换言之,即是理性地怀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你以怀疑的眼光来打量和追问周围的一切时,当你的思想变得更具反思性时,即意味着心理上的成年。

怀疑一切固然很累,但相信一切则很可怕。信任是一种降低人际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的社会机制,固然是可欲的,但无数的历史事实却已经证明了——盲目地信任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社会灾难。年轻人的活力固然值得羡慕,然而,我却最怕看到青年因盲信而产生的狂热——这在某种社会语境里虽然可以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但在更多情况下,却是一种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尤其在咱中国,后者的可能性往往更大。

怀疑意味着“重估一切价值”,是人类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力量之源。有怀疑,方有追问和探索;有不懈的追问和探索,方有创造、有彻悟、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和怀疑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而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缺少的则恰恰是这两种力量,以至于既不能有效地相信,也做不到合理地怀疑——他们所有的往往只不过是盲信或拒绝相信一切罢了。

信任危机并非理性地怀疑的产物——恰恰相反,它是盲信的亲生子女。盲信者在最终发现自己原来一直生活在欺骗之中,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相信一切。怀疑者则不然,他质疑、他追问、他探究,经过省察和考证,他有选择地相信所遭遇到的一切——正是这种怀疑、追问和探究的行动,增加了大大小小的骗子手的犯罪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形式的欺骗行为,最终产生的社会效果恰恰是各种值得信任的人和事的增多,而不是普遍弥漫的社会信任危机。

以上便是信任与怀疑的辩证法。我所寄望于国人——尤其广大中国青年——的是,以理性地怀疑的精神创造一个值得信任的社会空间,而非要么盲信某些值得或不值得相信的人和事,要么拒绝相信一切值得或不值得相信的人和事,后二者都是思想贫弱和缺乏行动能力的表现。

如梁任公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总之,作为中国社会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少年公民要有选择地相信,更要理性地怀疑——唯有如此,才是救治当下笼罩着中国的信任危机,建设和重建可欲的道德契约与人际和谐之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