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吸烟比酒驾更致命
www.fjnet.cn?2011-05-03 18:01? 练红宁?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媒体报道,5月1日,有两个事关民生的法律法规实施备受关注。一个是酒驾入刑第一天,公安机关依法加大了打击酒驾的力度,然而以身试法撞枪口的依然不少;一个是7大类28小类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条例》成一纸空文,禁烟标志只是个摆设,吞云吐雾涛声依旧。新长征人练红宁两相对照,认为如此不同的境遇,除了后者的执行力缺乏外,就是社会公众普遍对吸烟危害远胜于酒驾的认识不足。

看问题不仅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不仅要看表面,更要看内在。也许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到了真难。酒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鲜血淋淋的,人们往往比较重视,重罚的呼声很高;吸烟的危害不能马上显现,往往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得不到重视,等发现严重后果时,常常后悔莫及,悔之晚矣。大师李敖不止一次提到鲁迅先生是因为大量吸烟而早逝的,这无疑是著名的警钟和警示!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今年初曾对人民日报记者说,吸烟仍然作为社会主流认可的行为广泛流行,中国男性人群的吸烟率和全人群二手烟暴露依然维持在高水平,根据调查,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为28.1%,吸烟者总数达3亿人,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数达到了7.38亿人。虽然这个数据已经触目惊心,但笔者认为还是有所保留的。当烟草部门和企业向人民推销烟草时,相关部门的管理在金钱利益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禁烟成了摆设,劝止反遭侵害。象列车上、火车站、汽车站设的吸烟室、吸烟处就是自欺欺人,让一车、满室人在密闭空间共享二手烟,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群,有牙牙学语的娃娃;在饭店、餐馆里,人们吃饭喝酒又抽烟,在尽情享受美餐的同时,也收获了二氧化碳和尼古丁的“熏陶”;有的几十个人的小型会议上,烟雾缭绕,乌烟瘴气,掩鼻难进,会议室成了吸烟场;有的办公室个别烟枪,一天一包烟甚至几包烟地挥洒人生,却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健康。笔者乘坐农村公共和长途汽车时,有的乘客大张旗鼓地吸烟,司售人员却怕得罪上帝不管不问,即使遇到乘客提意见,也充耳不闻,有的抽烟乘客甚至无理要求劝他不要抽烟的乘客下车,结果一人抽烟一车人受罪。而在一次从格尔木回西宁的小型快车上,九个乘客中竟有七个烟枪,还不让开窗。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二手烟无处不在,二手烟危害甚广,呈现“一人吸烟,全家受害;一人吸烟,全民受害”的尴尬状况。中国的禁烟尴尬反映出金钱利益和目光短浅的存在,也反映出国人不知好歹的无知心态、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惟利是图的经营心态,更透视出社会治理能力的削弱,人们自负思想的滋生和道德素质水准的下降,反映出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泛滥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

如何才能把禁烟工作做下去,兑现国际承诺,保护我国公民,实现未来安全。新长征人练红宁认为,政府应担当重任,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得到的是一点金钱和小部分利益,毁掉的是整个民族及未来,正遂了那些亡我之心不死者的企图。不要小看一支烟的力量,它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现在该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痛下决心,打响“禁烟战”,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候了。

抓好养成,绝不吸烟。吸烟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平时的生活中养成的坏毛病。坚持不吸烟就要经得起诱惑,经得住“少一点、吸着玩”、“不吸烟不是男人”、“不吸不够哥们”的劝烟忽悠。从来不吸烟的人也许就因为一两次的好奇而上瘾,导致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烟罐子,浪费了金钱损害了身体。人们的脑子里要铭记“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伤人害己”等警示,认清“温水煮蛙”的巨大危害,体现对领导、对同事、对战友、对朋友、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

尊人尚德,请勿敬烟。敬酒劝酒让人反感,敬烟劝烟同样为人厌恶。放着墙上“严禁吸烟”的牌子视而不见,进入办公室、来到会议室、餐厅,向一堆人撒烟,“杀己害人”。烟风连着党风民风,甚至一些不会吸烟的人,也口袋里装着烟投人所好,分明有联络感情和腐败之嫌。常言道:抽了人家的嘴短,小不忍则乱大谋。别看对敬烟的谢绝,却是拒诱能力的体现,是清廉之气的正义,也是良好的道德风尚。

从严治理,坚决禁烟。对公共场所特别是车辆、仓库、油站、商场、电脑房等易爆易燃的场所,要坚决禁烟。在这些场所吸烟不仅违法,而且增加失火致灾的危险,因此必须象酒驾一样拘留处罚,让当事人长长记性。绝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关理念和“怕得罪人”的侥幸意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麻木不仁,等出了事情再教训深刻。对《条例》规定的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要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阵势,在香港、新加坡乱吸烟能罚到千元。笔者觉得,不管国家有没有规定,作为城市和地区的安全与文明需要,应当出台重罚规定,使执法有据。要发动群众,加大举报力度,鼓励市民做义务监督员,不发挥群众的力量,再好的法规也是无用的。

当然,禁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治理,自己不吸烟、不敬烟、不容烟,还要力劝别人不吸烟,肩负时代的担当,真正体现出社会文明及国民素质。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带头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对别人的吸烟行为要加以劝止,做戒烟禁烟的模范。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