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菜贱伤农”是反思小农经济的契机
www.fjnet.cn?2011-04-26 17:41? 张玉胜?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对此,商务部24日紧急部署对策,稳定蔬菜市场,帮菜农寻找销路。其中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采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4月25日《京华时报》)

去冬今春,中国蔬菜市场呈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尴尬现状,引发从中央高层到农村基层的广泛关注和深度反思。各地相继采取了加强农超对接以减少物流成本和动员社会力量以减轻菜农损失等紧急应对措施。笔者以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济方式仍属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不足以从根本上摆脱“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窘况,而专家剑指“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弊端的思路才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从表面看,“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状属菜园子、菜路子、菜园子的市场问题,但实质上是滞后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反映,其背后折射出的农业深层次矛盾不容忽视。唯有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经营农业,才有望从“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中成功突围。

农民跟风种植难挡市场风险。由于受传统农业思维的长期束缚,农民的种植模式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地改变。什么畅销种什么、什么赚钱干什么的思维方式,让农民误把时下的热销解读为未来的预期,使“大小年”的跌宕起伏成为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的种植常态。尽管“物以稀为贵”乃市场经济永恒的价值规律,但就其鲜活农产品的固有特性和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饮食规律而言,人们的饮食习惯却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有哪种农产品在生活的任何阶段都畅销不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不可能长期只青睐于某种农产品。因此,破解“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困局,必须引导农民认知市场规律,树立因势利导、科学辨证的种植理念。

土地分散经营有碍农业升级。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许多地方采取以规模化经营、协议式生产、合作化购销的农业模式规避市场化风险,这无疑是破解困局的有益尝试。但人们不能忽略一个关键性前提,那就是土地分散经营现状。事实上,尽管土地承包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土地分散经营的弊端早已显现。农民毕竟是依附于土地的劳动者,无论是推行集约化农业,还是建立合作性组织,都必须首先突破土地分散经营的桎梏。没有科学化、灵活性的土地管理机制,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政府投入不足难改农业弱势。鉴于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党和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深得民心。但是,过去的重视“三农”多倾向于还权于民和减轻农民负担,而对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关注不够。政府管理农村的精力财力多集中在招商引资、村容村貌、合作医疗、农民工权益等社会问题,对农业本身的发展研究不够、倾斜不力、投入不足。这导致“小农经济”的状况与社会发展的大势严重脱节,造成农业生产在缺人才、缺指导、缺信息、缺投入、缺保险的低层次上徘徊。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是警醒社会的信号,是思维更新的契机,更应是农业升级的起始。只有跳出“菜”字反思“小农经济”的弊端,着力解决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