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媒体当向责任企业学诚信
——从襄阳某企业“诚信三部曲”说开去
www.fjnet.cn?2011-04-22 11:12? 韩俊?来源:荆楚网    我来说两句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兴风作浪。这些问题产品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再次引发整个社会对诚信与道德的呼唤。

4月14日,温总理发表讲话,特别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4月19日,笔者看到《湖北日报》推出《诚信湖北·大家谈》栏目,顿觉这时推出此专栏,很有深意。

一方面,笔者看到,在全国一片对诚信与道德的拷问声中,湖北有许多正面典型。比如,用生命接力给工人发薪水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信义叔侄”王怡才和叔叔;不为大奖所动的“信义彩票站长”徐心香;一路艰辛代父还债的“信义儿子”柯有强。

另一方面,笔者近日走马襄阳,顺便到当地一家企业转了转,一下子就发现它身上颇有些“诚信”的影子。

也许,荆楚大地处处闪耀着“诚信”的光芒。

这是一家已创办了55年的酒厂,“十一五”前遭遇发展的瓶颈,陷入困境。为了酒厂的发展和数千员工的生计,以董事长(国内知名的生物科学家)为首的领导班子决定“以诚改制”。

他们做到对消费者“诚”。改制后,继续严把质量关,按照“香气协调、细腻悠长”的标准,产品品质不降反升。“做酒不诚者,气味中自带邪杂,消费者一闻即知,到时候苦的还是自己。”这些平实的话语,已深深烙在企业负责人的心上。

他们做到对员工讲“诚”。改制中,企业负责人答应绝大多数员工“有饭吃、有钱拿”,让出49%的股份由职工认购,创下了全国企业改制福利分配的一个高位点。“一诺千金”换来了“顺利转轨”。企业不仅从“国有”驶上“民营”的轨道,更从“磕磕绊绊前行”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9年9月完成改制以来,企业年销售收入现已达3。5亿元,比改制前增长了约50%左右。

他们崇尚对自己也要“诚”。企业负责人说,襄阳人爱看《三国演义》,大多读下来通篇就看中“忠义”两个字。刘备不弃百姓讲“忠义”,关张扶保大哥讲“忠义”,孔明鞠躬尽瘁讲“忠义”,很大程度上包含着“诚信”的意思。对自己诚信有要求,企业的“道德血液”中有了诚信的“血细胞”、“血小板”,市场开拓方能“成霸业”。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