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GPS手机定位官员行踪不是什么高招
www.fjnet.cn?2011-04-12 08:43? 李星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8小时外的生活如何监管?重庆市酉阳县的做法是,给每个官员发放一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3G手机,要求他们24小时开机,接受跟踪监督,购机费和通话费按相关规定由县财政统一支付。如果在跟踪中发现他们有违规违纪行为,按通报批评或责令辞职等8种办法进行处理。

应该说,在监管领导干部成为各地普遍难题的今天,重庆酉阳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而且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县纪委透露,一年来有82名领导干部被通报批评,其中20人被诫勉谈话。把领导干部的行踪置于监管之下,这当然会受到公众的欢迎。敢于把“精细化管理”的想法付诸实施,酉阳县委的魄力和自律精神令人钦佩。不过,这样一个突破陈规,并且给官员群体带来了某些“不自由”的举措,必然会受到争议。

首先,这一做法是否侵犯了官员作为公民的隐私权?官员群体比普通群众掌握了更多资源、承担着更大责任,其隐私权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在普通人那里被视为“隐私”的内容,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官员可能就得公之于众,接受审视和监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官员群体就得完全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缸里。他们生活中有一些内容并不牵扯公众利益,同时也不违法犯罪,但他们不愿意为外人所知,这当然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隐私”。手机GPS跟踪是无法区分哪些时候应该定位、哪些时候应该放手的,它无时无刻不在盯防的特性使它很可能侵权越界。

更重要的是,这种对当事人带有强烈不信任感的“特务”手段,几乎必然招致手机持有者的反感。而且,这个监管办法还公然规定:县委书记和县长不在监管之列。这种不彻底性也必然带来被监管者的不平衡感:凭什么他们就能逍遥其外?在这两种心态作用下,谁也不能保证被监管者老老实实地持机待“定”,而想办法来规避跟踪恐怕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既然GPS手机定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就必然会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破解”它。监管者不是先确定手机所在位置,又通过拨通电话来印证手机主人的行踪吗?被监管者完全可以把GPS手机放在“合理”位置,再通过呼叫转移把来电接到另一部电话上,然后告知查岗者自己在“合理”位置。这样,他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被监管者还可以让秘书拿着GPS手机在“合理”位置游动,同时接受查岗者的盘问,自己脱岗逍遥。再不济,被监管者还可以让手机没电或电池泡水,使监控临时失效。

如果被监管者不愿意在技术上大动手脚,带着GPS手机一样能把想做的事做了。比如说纪委的本意是通过定位系统,跟踪察看官员的活动情况,防止领导干部去不该去的地方,比如赌场或娱乐场所。可是官员要真的赌兴来了或想要“娱乐”,他就是在非娱乐场所一样可以组局豪赌和莺歌燕舞,只要有一处单独的活动空间就够了——这对官员来说并不困难。GPS手机又不是全息摄像机,就是在它的眼皮子底下违法乱纪,它恐怕也无能为力。

有太多的托词可以作为掩护,有太多的方法可以逃避监管,价格不菲的GPS手机不过是给官员们又添了一个“玩具”而没有真正的监管效果。从当地公布的语焉不详的“成就”数据也能看出来,一年下来GPS手机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发现。总不能说在这段时间内,所有的官员都没做违法之事吧?只能说,这不是什么高招,它像网眼过大的渔网,任很多鱼在其中自由来去。

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是通过手机的新增功能就能完成的,还是应该着眼于诚意正心和建章立制。从思想上,要把贪贿可耻的是非观和伸手必被捉的危惧感建立起来。从制度上,要把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各种渠道有效利用起来,让官员们在一双双警惕眼睛的注视下没有机会作奸犯科。这件事没有捷径可循,只能一步步推进民主和法治的进程,以正本清源,刷新吏治。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