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40岁有4000万”不只是教育价值扭曲
www.fjnet.cn?2011-04-07 16:43? 侯金亮?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4月6日《天府早报》)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要求,从他的“严格要求”中不难看出,在当前语境下,从事房地产这个行业成不了千万富翁就是“失败”,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他作为研究生导师是卓越的,能把很多学生培养成了富翁。把学生培养成地产界的财富精英对于董藩教授来讲是无比荣耀的,从现实考量,他的要求是符合当前社会最通行的评价标准的。这本身是一个主要以经济为衡量标准的“单向度”社会,官员的政绩都需要用GDP衡量,商人的成功自然以财富为准绳,这似乎没有错。

董藩称,“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套逻辑在社会上已经风行多年,经济发展了,个人财富增加了,社会整体富裕了,自然是人们所追求的,但也应清晰看到,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以发展经济或追求财富为终极目的其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政府过度追求GDP,忽视环保是要付出代价的,个人只顾追求财富而没有“道德的血液”,即便社会的财富增加了,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面对网友质疑,董藩用打油诗回复,称“本是励志一句话,何必暴跳伤心肝”。显然,他的这种励志行为铜臭味太浓了,作为一个纯商人,他或许可以这么讲,但作为一个老师他在教育价值上存在问题。他培养学生的财富意识没错,追求财富也没错,错在只剩下追求财富,陷入了单向度的价值追求,向扭曲的评价体系屈服。他眼中的精英或成功者都是资产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这本身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所谓的“成功”,单纯以财富标准衡量是偏倚了正常的社会发展价值与人生理想的。

有网友质疑道,“按照董教授的理论,高学历的人才,一不能进政府,除非其立志贪污至4000万;二不能当普通的临床医生,除非其收红包至4000万;三不能当老师,除非其当上校长收礼至4000万;四不能当航空航天及军方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除非其侵吞科研经费至4000万。几乎所有这个国家的中产阶层和社会建设的主流力量,如果是董教授的学生,都是他的耻辱。”不能一味的认为,创造了GDP,多交了税收对社会的贡献就大,在物质层面的贡献固然重要,但在思想、精神、文化等非物质层面的贡献也不能泯灭,甚至更重要。从历史发展来看,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或科学家,其贡献可能远超过亿万富翁。

据福布斯中文版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发布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报告,2010年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将达到38.3万人,在投资方面,千万富豪选择房地产投资的超过六成。从报告中可知,很多中国富人靠投资房地产获利,与董藩教授所教的专业不谋而合,也怪不得他能有如此“豪言壮语”。本质上讲,即使董藩教授仅是以励志为目的,发表了上述言论,其言行中过重的商业味偏离了一个老师应有的价值观。中国优秀的读书人自古就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生活态度。而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的青年们过于看重财富,缺少一个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追求。这不应是个财富通吃的时代,我们需要“仰望星空”,勇于担当的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