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名人故居可以拆但不能乱拆
www.fjnet.cn?2011-04-07 10:06? 李清?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北京西城区陶然亭粉房社区的3000户居民,常年居于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院落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些院落曾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各色会馆,其中包括梁启超曾居住的“饮冰室”。如今,该社区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于两条胡同中的30余家会馆,也有可能永远湮没在拆迁扬起的尘土中。该社区一相关负责人称,115号新会会馆去年5月份有消息说因是梁启超故居不拆了,墙上本来刷上的‘拆’字也涂了,可眼下又有消息说还得拆,说会馆不够文物保护级别(4月6日《京华时报》)

这两年,经常有名人故居遭遇拆迁的消息,牵动着公众的心。很多名人故居,不但是历史的见证,房子本身也具有文物价值,它们的存在为城市增加了文化含量。将这样的“老房子”拆除,实际上就是破坏城市文化。遗憾的是,在旧城改造、建设开发等旗号下,很多文物专家的奔走呼吁,最终收效甚微。

实事求是地讲,城市要发展,就会有拆迁和建设,不可能将所有的老房子都原样保留。那么,名人故居可不可以拆呢?笔者以为,未必所有名人住过的房屋,都一概要当作纪念场所保留。事实上,不但名人的层级有高低,它们住过的房子也千差万别。有些所谓的名人故居,未必有多大历史文化价值,有的不过是名人短暂租住的普通房屋而已。如果不够文物保护级别,无需去特别加以保护。

然而,对名人故居的拆迁问题,至少应当高度审慎才行。因为拆迁行为是不可逆的,正如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汤锦程所说,文物建筑“拆掉很容易,再找回来就相当困难了”。就拿陶然亭粉房社区的梁启超故居来说,它究竟够不够文物保护级别,需要权威部门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而在权威鉴定结论出来之前,谁也不能先“默认”其为可拆迁,更不能直接下手去拆掉。

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普通的民居,哪怕完全跟历史文化无关的,也不能随便就刷上“拆”字。事实上,现在一些名人故居被违法拆掉,并非谁跟名人故居本身有仇,而是开发商看中了其所在的地块,想从拆迁开发中获取暴利。而与名人故居比邻而居的普通市民,基本没有能力与开发商讨价还价,只能借着呼吁保护名人故居来保护自己的房子。

所以,对于名人故居的拆迁,我们不能只看到名人故居,而应全面审视城市开发建设,不仅要看它是否尊重历史文化,还要看它是否科学规划,是否违背民意、与民争利。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