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请问北大:思想不能“偏激”么
www.fjnet.cn?2011-03-28 14:59? 陶短房?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北大日前宣布,将在今年5月之后推行对十类“重点学生”实施“思想会商”的制度,其中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等。

且不说“经济贫困”的问题不从经济上而从思想上去“会商”是否对症下药,也不说“学籍异动”、“生活独立”这种纯个人问题值不值得、需不需要、应不应该惊动校方,并上升到“思想高度”,更不说“心理脆弱”的学生被兴师动众地“思想会商”后,究竟是会变得从此心理坚强,还是会给折腾得心理更脆弱,单一个“思想偏激”就让人诧异不已——思想就不能“偏激”么?

懂得法律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决不能“偏激”的,如果向法律范畴外“偏激”,就会受到法律承办,如果向道德规范外“偏激”,就会受到道德谴责。但人们也同时知道,惟有思想是无罪的,因为思想的世界只属于每个人自己,你可以持平和周正的中庸之道,也可以偏左、偏右,你更可以将这种或“偏激”、或“不偏激”的思想拿到台面上,和别人讨论、碰撞、争辩,批评别人也被别人批评,思想“偏激”可能为部分人所看不惯,却既不违法,也不犯错,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甚至可以说,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正是在无数“偏激”、“不偏激”思想、主张的碰撞、融合与妥协下,才逐渐形成的。

当代文明社会是思想开放的多元化社会,所谓“思想偏激”,无非是他人想法和大家不同,或干脆说,和提议“会商”者不同,这原本是正常现象,又哪里到了必欲“纠偏”的地步呢?思想本就是自由的,诛心之论,古今中外都饱受批评,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思想会商”,这种试图在思想上强行“大一统”的思维模式,似不符合人类的天性。

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学府,“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一直是北大引以为自豪的学术风气。自蔡元培时代以来,历届北大校方都能秉承、尊重这八字传统,有意识地选用、包容思想倾向和个人风格迥异,但学术专长突出、教学作风端正的师资。教授、老师是学校雇员,尚有在言行上与学校风格保持一致的需要和义务,学生尚处于学习、成长和思想成熟阶段,更应“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学术成熟、见解进步的前提和保证,就算“偏激”一点,又有多大问题,以至于要兴师动众去“思想会商”呢?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