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土地财政”一时难以退出中国财政
www.fjnet.cn?2011-03-11 17:53? 罗竖一?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新华网消息,2011年3月6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答记者问时讲道,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了。不能老靠卖地来建设,你还有多少地能卖?

但笔者不以为然。理由何在呢?

其首要理由是,目前全国不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迷恋性普遍较强,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很难打破的思维定势。假如立马儿一改常态而打破,必然水土不服,导致不少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举措尚不知在何方云游。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22日,上海土地出让收入以1369.94亿元高居榜首,北京以1004.48亿元位列第二,而大连、天津也距离千亿不远。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在包括“限购房政令”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目前中国楼市确实普遍遇冷,而且未来还会继续降温。开发商会因此谨慎投资,从而使得地方财政压力增大。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可以选择进一步扩大“土地财政”来源的解压方式,即加大卖地力度的方式。土地出让金等也许会比以前便宜点,以“薄利多销”,而最终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换言之,中国楼市遇冷,未来房价也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而“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但地方政府却会按照思维定势继续依赖、迷恋“土地财政”。

是的,原本可卖的地不多了,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难以找出可以正常卖的地了,这就是厉以宁所讲的“你还有多少地能卖?” 然而作为地方政府的我,拆你房,卖国有的土地,那是我的权力,即专家说了不算,而是我地方政府说了算。譬如有些地方所提的某年小变样,某年大变样等,就是拆这个拆那个,而且听起来很美,猛地一想也不错。但仔细寻思一下,不难发现其本质还是“土地财政”。虽然客观上确实能让一座城市变得好看。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