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职业删帖”谁的职业操守在沦陷?
www.fjnet.cn?2009-11-03 17:15? 吴龙贵?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形形色色的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删除网帖”成生财之道,被美其名曰“网络危机公关”。记者调查得知,删帖公司删单条帖报价4000到5000元。

(11月2日中国广播网)有需求就有市场,是一条永不过时的规律。网络时代,人们的诉求更直接,一些灰色事物也应运而生,譬如“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意味其市场的庞大,“删帖价格大致四五千”意味着利润的可观,而“私下给一些钱,而不是攻击网站、使用黑客”,表明这是一个低门槛的活。总之,从纯市场角度看,“删帖”正有望成为朝阳型产业。

可这是什么样的产业呢?某职业删帖公司的广告语写道:“……网络负面消息一发不可收拾,企业口碑毁于一旦。所以清除负面信息负面报道刻不容缓!”这样的说辞很“真诚”。也正是因为“真诚”,让我们更容易看清职业删帖公司的真实面目: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充当“公众知情权杀手”的恶角色。

“删除网帖”最经典的案例是,2007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爆发前几个月,曝光帖子已零星出现,但很快被屏蔽乃至封锁。事后查明,是三鹿集团花300万元成功“攻关”了一家著名搜索网站。这可能是史上最无耻的一次交易,问题奶粉的受害面积因此持续扩大,救治时机一再延误。

更让人惊诧的是,这次“删除网帖”竟成了一个灰色产业成形的开始,如果几千块钱就能搞定的事,企业哪还会去管消费者“洪水滔天”?对企业而言,“网络攻关公司”的出现是福音,对消费者而言,这不啻是恶梦。

值得拷问的是一些网络媒体的职业道德,以及日益复杂化和利益化的舆论监督生态。职业删帖公司一再强调他们攻关能力的强大以及攻关技术的“合法”性,这实际上表明,被攻关的网络媒体非常广泛,删除负面新闻已是普遍现象。这意味着,你我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

?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