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职业删帖”为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
www.fjnet.cn?2009-11-03 17:10? 李记?来源:大河网    我来说两句

现在如果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删除负面信息”,就可以找到关于“职业删帖”的相关信息20多万条。形形色色的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删除网帖”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被美其名曰“网络危机公关”。记者调查得知,某公司删帖价格大致是四五千元,方式大都是找网站内部人员去操作删帖,私下给一些钱,而不是攻击网站、使用黑客。(11月2日 中国广播网)

危机公关是个时髦的词。在不少时候,媒体和一些被监督的对象之间,也会涉及危机公关——通常的情况是,在自己见不得人的阴暗面、不法勾当被曝光之后,被监督者总会想方设法动用各种手段,比如拿出“封口费”堵住记者的嘴,让媒体噤声。在网络作为新媒体愈来愈被重视的今天,出于“防止负面消息蔓延”的需要,“网络危机公关”被催生,实不难理解。于是,“职业删帖”便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从表面上看,“网络危机公关”之所以有空子可钻,是因为一些网站的编辑、运营者的职业操守出现了问题,但如果将“原罪”全部算到网站编辑们头上,恐有失偏颇。说到底,“网络危机公关”不过是现实中“纸媒危机公关”的延伸。换句话说,如果有细则完善的职业从业规则,对网站的编辑、运营者们行为规范进行约束,职业删帖公司还会猖獗到无孔不入吗?

因此,立法部门应该在既有的法律法规和规则条例之外,尽快厘清“网络危机公关”的罪,并用相应的细则惩罚进行约束——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职业删帖公司应被取缔,涉嫌违法违规的相关责任人应被惩戒。当然,这样的惩戒应该是“双向”的,因为拿钱消除“家丑”的被监督者,肯定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想要“摆平”,因此也应该把“网络危机公关”的每次公关看做一封举报信,深究他们藏在背后的不法行为。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