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坊临朐县一初一学生死在宿舍后面的沟里。对于学生的身亡,校方坚称是一起意外事故。有知情人则称,孩子被老师罚站,而老师忘记这回事,最终孩子冻死在寒夜里。

“死得很安详、舒坦,脸上没有痛苦”,这是学校老师对被罚站冻死的学生的描述,这是何等残酷的表达。先不论学校以及老师在孩子死亡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仅仅从这样的解释中,我们足以读到一份冷森森的寒意,冷至有如这个孩子死亡当天晚上的温度:零下十几度。

我们或许可以对一些视矿难如常的黑心矿主的人性,失去起码的信任。但是,教育,恰恰是拯救人性的基本方式,它让人性尽可能地抑制逐利,滋养温情与敬意。

遗憾的是,我们这种收缩到底线的对人性的信任,却遭遇了临朐县这所中学以及相关老师的猛击——对一名缤纷花季且充满无限梦想的14岁孩子的惨然逝去,没有任何肝肠寸断的怜悯,也没有丝毫痛彻心肺的惋惜,更没有一点未尽师道的忏悔,而是把这种人间悲剧描述得“凄美无怨”。

而设若知情者的爆料是事实,那此次事件中,师德沦陷堪称“决堤”。暴力、罚站、喝酒、死亡……这些刺痛人视觉神经的词语聚集到一起,成为一个花季生命猝然逝去的“致命杀手”,一定程度上用不着再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中,去条分缕析地判断种种行为的当与不当。如果说法律是社会的刚性底线,那么道德则是社会的柔性底线,法律所禁止的必然伤及道义,而法律所触及不到的,却未必合乎道义公论。

设若爆料就是真相,那么相较于一个宁肯被活活冻死而对老师言听命从的孩子,教育以及教育者应该扪心自问,应该深深反省,应该知耻,因为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尊重,让任何没有爱心的冷酷教育,都颜面扫地。

这并不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案件,所以我们寄希望于当地警方甚至司法援助,能够尽快给世人一个真相,既安抚匆匆凋谢的花季生命,又拯救和纯洁教育的人性。

' />

好好的孩子说没就没了

老师喝酒忘了学生罚站,14岁男生冻死宿舍外。近日,山东潍坊临朐县一初一学生死在宿舍后面的沟里。知情人爆料称,该学生被老师罚站,之后老师去喝酒忘记这回事,最终学生冻死在寒夜里。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发现孩子的时候,他躺在宿舍后面的一条沟里,头朝东脚朝西,仰面躺着,死得很舒坦。”坚称是一起意外事故。(12月22日《鲁中晨报》)

老师罚站,学生宁可冻死也不敢回宿舍。——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对老师的命令无条件服从,就如同小绵羊一样,温顺、听话到令人心痛。

据介绍,孩子当晚出门帮别人买东西被值班老师发现。老师以小鑫违反纪律为名,打了他几下,并让他在宿舍外面罚站。随后,这名值班老师去喝酒了,就忘了小鑫还在宿舍外面罚站这茬。——这就是中国的某些教师,对学生说打就打说罚就罚,在他们的词典里似乎根本没有素质和责任感的说法,粗暴、独断专行到令人恍若回到封建时代。

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14岁的孩子瑟缩于室外直至告别这个世界,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吗?可是,校方却称孩子罚站被冻死“死得很舒坦”,这只是“一起意外事故”。——这就是中国某些“校方”的水平。天气严寒,“校方”的铁石心肠简直比天气更为冰冷!既然认为这种死法很“舒坦”,“校方”何不也在室外站上一夜亲自“舒坦”一回呢?!

教师是个非常受尊重的职业,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但近些年来,关于教育界和教师的一些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有不负责任不把学生当回事的、有巧立名目乱收费的、甚至还有体罚学生的。这样的教育者虽然为数不多,但造成的影响却很坏——毕竟,对教育这样的特殊行业,对品德的要求必然是第一位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问、人品缺一不可,否则不足以为师。那些说出中学生“死得很舒坦”这样骇人听闻的话语的人,又何尝有一点教育者的素质在呢?当地的相关部门应彻查此事,不仅要给学生家长一个说法,还要把加强教育者的管理和培训当成刻不容缓的任务。

' />
近日,山东潍坊一名初中生被老师罚站,但老师去喝酒就忘了这件事,结果这名14岁的学生被冻死。而学校的一位老师面对记者的采访,竟然这样描述:头朝东,脚朝西,躺得很安详、很舒坦。(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3版)

我真的不信,但真的是事实。从事“阳光下最光辉事业”的人,怎么能够这样的麻木不仁?

看到山东潍坊的老师罚站后,让人觉得这样的体罚不仅变了味变了质,其中也再无爱的本意,而是拿学生的肉体作为亵渎其尊严的手段。而且,从其罚站后淡忘并喝酒的情况看,这位老师的责任、爱心是完全缺失的,一言而蔽之,只有师德的冷漠无情。面对花季少年的尸体,面对学生家长悲痛欲绝的表情,面对尖锐的舆论谴责,我不知道这位老师是如何表现的?

如果说,那位体罚学生的老师是致学生之死的“直接凶手”,那位描述学生“躺得很安详、很舒坦”的教师更让人气愤。一位教师犯了错,其他老师表现出来的应是职业的耻感和心灵反省的自觉,而非为过错者故意文过饰非。从这位老师的描述看,如果说他是词不达意、表达失误,还情有可原,但这种错位的表达能力足以证明他不具备教师的素质;如果说他是故意将学生之死这么描述,旨在证明学生“善终”的效果,那只能说此人师德同样沦丧。

让人心疼的是那位14岁的孩子。人们不明白,他为何那么听老师的话,一直罚站到冻死?为何不知道发出“不”的呐喊?想来想去,答案并不复杂。我们哪个人不是对师长存有相当的敬畏?一味的服从,不仅压抑了孩子的独立性,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无良师德的自以为是。

从这起悲剧中,我们不仅要谴责无良师德,鞭挞麻木不仁,摒弃体罚教育,还要呼吁启蒙学生的独立人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