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大学校园里,出现了“80后企业少掌门寻找清纯美丽校花”的彩带,同时,身穿圣诞裙装的女生还在派发小广告,目的就是帮助“富二代”寻觅佳偶。而且,记者进一步了解的情况显示,这是广州市的两名“富二代”委托婚介机构进行的“征校花”活动。

此前,也有一些地方发生过所谓亿万富豪校园征婚的事件,当时,面对这种现象,出现了社会舆论的批评和争论。等到有女生发出“黄世仁有钱,有品位,就是年龄大点,为什么不嫁他”的追问之后,这一现象更加成为刺激社会神经、拷问当代生活价值取向的焦点话题。

与一般富豪征婚不同,“富二代”花重金、搞活动、征校花,目的是“恋爱”,并不直接以婚姻为目的;而且,目标直指校花,显得“很天真很露骨”。因此,有人称之为具有浪漫情怀、炫富色彩的任性之举,远不是过去“人傻钱多”的暴发户征婚所能比拟。然而,这一行动还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曾引起社会关注的“富二代”现象由此增添了新的话题。其实,从杭州发生飙车案之后,“富二代”这一概念才真正浮出水面,正式进入公众视野。这个名词从诞生那天起,就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和社会普遍情绪所折射出的质疑。酗酒、飙车、撞人,和这样的事件一起走来的“富二代”,在公众印象里,几乎成了花天酒地、任性、冒险、毫无责任感的代名词。尽管有媒体不断报道说,一些“富二代”怎样具有责任感,怎样为父辈财富积累的社会偏见正名,但从传播效果来看,可以说收效甚微、改观不大。

直面“富二代”,我们发现,问题首先出在“富一代”身上。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富一代”所走过的道路,几乎成为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缩影。他们经历过苦难也享受过幸福,历经辛酸也品味过甘甜。吃过苦的人最怕自己的孩子再吃苦,因此,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富二代”放纵、溺爱的成长环境。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年代的洗礼,不知道受苦、挨饿是怎么回事,父辈的经历更像是一种遥远的传说,一些“富二代”任性、放纵、缺乏责任感,也就不足为奇。也就是说,面对着财富的突然增长,我们的一些富人还没有学会怎样做富人。

几年前,笔者走在香港大学的校园里,发现不少教学楼、学生公寓都是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一问,得知是很多富豪辛苦一辈子,积累下的巨额财产死后并没有留给子女,而是悉数捐献给教育。这样,一所所高校里,伫立着他们用毕生财富捐助的大楼,而他们的精神和名字,也因此得到升华。

这样的做法,我们称之为积极的财富伦理。就是靠社会政策和制度保障获得的财富,并不仅仅属于个人和家族,也属于整个社会。获得财富的人,要懂得回报社会,将财富在满足家庭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更多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受这样一种财富观熏陶,才会懂得节制,懂得敬畏,懂得低调,不靠炫耀财富来刺激社会,不为富不仁。

所以,对“富二代”而言,与其校园征花,不如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用财富回报社会。在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之下,只有建立和遵从对社会有益的财富伦理,才能拯救“富二代”被批评所笼罩的的社会形象。

' />
12月1日起,一名江苏籍的“富二代”花钱雇人进暨南大学征婚,噱头是“80后企业少掌门寻找青春美丽校花”。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来众口一词的指责。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玉学也义愤填膺地“斥责”。

王玉学是怎么“斥责”的呢?他说,“有钱就能从事这样的事情吗?这对纯洁的大学生而言必然会产生负面作用,无论从哪个层面讲都不希望这样的行为出现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要征婚,可以到婚介机构。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应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完成学业。而这种无聊的社会现象会扰乱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是教育部门所不希望看到的!”

“富二代”到大学征校花,这事不违法吧。违背道德嘛,那也未必见得。大学生都已经成年,人家只是发广告征婚,应征不应征,纯属个人自愿,没有人强迫和威胁。我就纳闷了,有钱人怎么就不能从事这种事情了。

我以为,即便是个穷小子去大学征集校花,也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其实,我在大学时代,就见过有人在学校内的“民主墙”上给自己征集漂亮的女朋友。我记得,当时除了有人骂这哥们儿,也有不少人说这人“很浪漫”呢。这位老兄与“富二代”的区别,恐怕也就只在他没钱雇人印制精美的宣传册了,道德上高尚多少真看不出来。

至于说大学生很纯洁,这种事情会扰乱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以为有些杞人忧天了。若是30年前,王副厅长说这样的话,我自然要大大地赞同,但如今不一样了。我不觉得时下的大学生有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人家来征个婚大家都不能学习了,这太小看当下的大学生了。

都什么年代了,大学恋爱已司空见惯了,安全套自动售套机进校园了,大学生结婚也被法律允许了。征婚怎么就不纯洁了,女大学生应征怎么就不纯洁了?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行政官员那里,这些事情还这么不纯洁呢?如果非要说征婚广告进高校是不纯洁的,那么安全套进校园那简直就是罪恶了。

这么多人要“斥责”,恐怕问题还是出在“富二代”身上。近两年,“富二代”简直被妖魔化成了一个贬义词了。现在一提到“富二代”,大家就忍不住都往“为富不仁、飙车撞人”等概念上想。前不久,有个“富二代”想搞个生日慈善会,也是被骂。难道“富二代”里就没有好人了?这种“富二代”集体被妖魔化的极端情形,只怕多少还是源自一种仇富心理,是包括我在内的穷人对富人的偏见。

' />
广州两位“80后企业少东家”委托广州某婚姻猎头机构为其寻觅佳偶,并悄悄将“猎手”伸进了校园,希望有所收获。据12月3日《新快报》报道,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董天策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富豪到高校征婚又不是第一次,这事在开放型社会很正常,而女大学生压力巨大,想嫁个有钱人咋了?!我们的教育需要面对现实。”(12月4《新快报》)

我很赞同董天策先生的观点,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女人能嫁个有钱的好男人有什么不好?“富二代”并不都是不学无术、放荡不羁的玩世不恭之徒。他们到高校征婚,说明人家尊重知识,也是想通过优势互补,提升家庭组建后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女人能嫁个值得依赖的有钱的好男人那是福气。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不接触不交往,陌生的男女无法相互认识、了解、爱慕,怎能会有美好的姻缘缔结呢?

两情相悦的美好浪漫爱情,让我一点也不感到这种娶与嫁的“低俗”。华南师范大学公管学院系主任王建军说,“富二代”公然进大学校园征婚,是中国古代封建的暴发户心理!是对高校、大学生看不起!他说,这好像在说“我用钱就可以买到你们”!我感觉,他的话很有一股文化人的迂腐穷酸的气息。中国有瞧不起自己的文人吗?没有。但如果王主任是位有女待嫁的父亲,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个有钱的好男人吗?有人批评说,女大学生嫁给“富二代”,“没有经过自己奋斗得到的生活是不可靠、不幸福的”,那这种唾手得来的豪门生活还属于爱情的范畴吗?在我看来最多就是各有所好、各取所需的交易。请不要用这种投机玷污爱情。

当然,“富二代”炫耀着财富征婚,又很值得女大学生提高警惕,防止有人以金钱为诱饵,借恋爱之名行玩弄自己感情之实。要命的是,女大学生们“去玩一下很正常”的“大家乐一乐”心态,有一种游戏婚姻的成分。有女生是冲着“富二代”送来的1200元的婚恋培训课程报名应征的,她们才不管“富二代”是否在炒作,说上这个培训课,只是觉得“对自己以后也有帮助”,更有一种见利忘义的色彩。见到好处就向里钻,说到底,是缺乏正确的婚姻爱情观。年青、貌美、时尚、高知,成了女大学生们放纵的资本,她们也在逗着“富二代”玩呢!暨南大学25岁的研二学生小萌是位应征美眉,她说自己性格比较独立,也希望能有自己的事业。如果真能把握机会,从征婚的“富二代”中找到理想的意中人,成为接班的另一根强大支柱,又何尝不是个人、家庭、社会幸事?

其实,女大学生们想嫁富人没错,但需要思考的是:物欲横流,我们的心灵还能被什么感动呢?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些人真的穷得只剩下钱了。千万睁大眼睛,别把自己的青春人生交给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这才是重中之重的根本。

' />
12月2日,针对广州“富二代校园征婚”并在广州高校中“巡演”的做法,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予以斥责,称高校应该尽快禁止这种现象。暨南大学也表示,“一旦发现这种不健康的商业行为,保安处一律驱逐。”(《信息时报》12月3日)

有人随便进出小区,派发传单,滥做广告,作为业主,你乐意看到这样的景象吗?这显然不是一个问题。事实上,无论是小区还是企事业单位,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警示牌:谢绝入内推销。为什么,因为小区不是菜市场,不是鬼市,谁想去就可以去。如果乱七八糟的人都进去了,我想这保安八成是不想“混”了,络绎不绝的投诉,即使不卷铺盖走人,也要挨个处分。

不管是小区还是企事业单位,相对来说,都是一个私领域,并非完全的公共场合,所以任何带有商业性质的推销和叫卖,如果没有得到管理方或者业主任何一方的许可,都会被当作非法侵入。乱七八糟的野广告和上门推销你烦不烦?鱼龙混杂神秘人都可以随便进来,存在的安全隐患你担心不担心?毫无疑问,这一点,落到自己身上,很多人都会很快达成一致,必然会断然否决。

校园是什么地方?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相比企事业单位和生活小区,应该有着更为严格、纯洁的秩序。因此任何未经校方的许可的叫卖和兜售,都该被视作违法行为,本应该断然拒绝和坚决清除。富二代在校园高调征婚,这是婚介公司的商业行为,影响校园正常教学秩序,从基本的校园秩序建设上看,实在不应该发生。无论是富二代还是其他什么人,都不该在校园内举行类似的征婚活动,因为校园不是开放的杂货市场,更不是人来人往的菜市场。

富二代征婚在校园高调征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价值导向的问题。以炫富的方式,向学生们兜售一种畸形的价值观:有了钱我什么事都可以干,我有钱就是可以“买”到校花,怎么样,你不服气?这种活生生的现实事例,远比任何教科书都生动,更能对学生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深刻影响。我们不反对富人,也不会仇视富人。但无论如何,一个正常的社会都不会允许在学校这样的地方,公开兜售“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金钱至上理论。

菜市场是完全开放的,谁想来就来,谁想走就走。而且作为一个生意场讲究的就是商品交换,称斤论两。但是作为高校,却绝不该如此。如果整天充斥着毫无秩序的叫卖声,正常的教学工作该如何开展?而尤其带有社会转型期明显特征的畸形价值观,一旦被允许在校园内公开“兜售”,那么,我们的高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来,不能说不让人担忧。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倒是真的希望王副厅长的表态,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嘴上的一个态度,而应该真正见到落实的动作。

' />

暨大是本次征婚活动第一站

昨日午饭时间,6名漂亮女生身穿惹眼的圣诞裙装,挂着“80后企业少掌门人寻找清纯美丽校花”彩带,在暨南大学饭堂门口派发同名宣传单张,引得来往学子纷纷侧目。据了解,广州两位“80后企业少东家”小海和JACK委托广州某婚姻猎头机构为其寻觅佳偶,悄悄将“猎手”送进了校园,希望有所“收获”。(12月2日 《广州日报》)

看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80后企业少掌门人居然敢仿照古人,在大学校园里表演现代版“选妃”闹剧,应引起我们的社会反思。

其一,社会现实所造成。如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已成为人们,特别是现代女性中口头禅。据记者对部分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赞成此观点的人占55.1%,而且年龄越大,投赞同票的比例越高。众所周知,目前每年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女大学生,找工作特别艰难,她们在人海茫茫中苦苦挣扎,哭过,求过,跪过,喊过,甚至有的也贿赂过,有的还是性贿赂,都收效甚微。不是她们不努力,也不是她们不想工作,更不是不想好好工作,而是,我们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提供工作的机会给她们。

其二,多年来,我们的社会舆论和专家不顾社会现实过多地指责“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加上了“物质攀比、传统观念、急功近利”等大帽子,没有顾及它有存在的空间,没有理性对待,使得投赞同票的比例逐年增加。其实,人们的生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过多地指责和全盘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是与当今追求人性化的潮流相悖的。应该看到的是,对绝大多数女人而言,虽然都承认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在崇尚个人奋斗的今天,还是先干得好保险些。大多数的女人也乐于在事业和婚姻之间求得一种平衡,两个人各有事业,经济独立,并肩作战,感受幸福。毕竟“富二代”不是银行也不是印钞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