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莫让“两只苍蝇”坏了一锅好汤

www.fjnet.cn?2012-05-24 06:55? 韩  聪?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5月22日,北京市发布公厕管理行业标准,其中公厕中苍蝇个数不得超过2只的规定引发热议。市民称管理人员要专门数苍蝇吗?对此,北京市政市容委称不会派专员数苍蝇,规定只是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性。(5月23日新华网报道)

盛夏将至,北京市政市容委发布公厕管理行业标准,对厕内设备、用品、洁净程度甚至气味都进行了严格要求,不啻于一场“及时雨”,不仅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升首都形象,也进一步保障了市民健康,堪称一项便民利民的好制度、好措施。

然而,把“2只苍蝇”作为达标与否的分界线,看似规定的具体量化,实则令人颇感模糊。公共场所卫生要完全做到“无蚊蝇”、“无异味”,一时间可能难以达标,但放开“2只苍蝇”的口子,无疑让公厕管理失去了方向,检查团固然不会满公厕转悠去数苍蝇、蚊子,而公厕保洁人员是否也应该按“≦2只”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是应该“见蝇必灭”、“除之务尽”呢,还是“一只可以忽略”,“两只也不必计较”,等发现“小三”后再提高警惕,一拍落地?

一项制度的好坏,固然和其严谨、周密及前瞻、引领性息息相关,更和它能否落地、是否便于操作及落实效果密不可分。即便如环卫管理人员所言,对于公厕的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只是一种工作要求、行业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在落实上也明显存在着不可操作性。况且,以“灵活”的检查方式,去衡量具体量化的规定,注定会挑战严肃性、有失公允。公厕管理行业标准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规定,却因“2只苍蝇”而受到市民质疑,恰如一锅好汤却被2粒老鼠屎破坏殆尽。

在各级卫生检查标准中,北京的“2只苍蝇”并不是“开先河”,也绝非最后一例;在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各项制度、规定中,类似的“2只苍蝇”也屡见不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是内容的不明确、不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初,没有考虑到落实的各个细节,导致和实际脱节,难以落地;一方面是落实“不具有强制性”。不管是制度还是标准,既然已经明确,就必须要求相关部门、单位、人员一一达标、落实,这不仅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更彰显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否则,明确规定的却无法落实,或者不要求落实,再严格的标准、再健全的制度,又有什么用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