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获奖专业户”是评奖乱象的缩影

www.fjnet.cn?2012-05-17 15:26? 曾  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穷的只剩下钱的荒诞语境之下,如今活脱脱地上演着“穷的只剩下奖杯”的现实寓言。据报道,广东肇庆一名五旬教师17年间倾尽家财,购买“共和国之星”等各种证书200多个。家人称他现在穷得只剩下奖状了,并呼吁有关部门查处骗人评奖。

17年散尽十余万元,换得证书200多本,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获奖专业户”,荒诞而滑稽。“和平鸽”金奖、“中国时代卓越人物”、“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突出贡献人物”、“国际杰出专家”等令人瞠目结舌的奖项,只需缴付一定金额的“工本费”或评审费,最终省吃俭用攒下“口粮”钱去买。

追逐名利的大时代背景下,众像丛生,“获奖专业户”无疑是追逐名利的绝佳代表,实为“买奖专业户”。暂且不论其虚荣心作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或许他认为奖杯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认可,也是曲线的实现自我价值。但毫不计成本,将奖项视为“命根子”实属罕见,只能说如此痴心,着实是中了名利之毒。

“获奖专业户”是评奖乱象的缩影。其背后必然有“颁奖专业户”,要将矛头对准通过各种伎俩圈钱的评奖委员会,揭开山寨奖杯的虚伪面纱。纵观近年来以中华脊梁为代表的评奖乱象,评审方习惯以工本费、评审费等方式敛财,堂而皇之地收取评审费用,最终“交钱就有奖”。屡禁不止的评奖活动,透支着公信力,却也成为名利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梁亮胜曾抨击当前五大评奖乱象:一是授奖主体繁多,二是民间志愿者、非国有企业员工、退休劳动者等,很难获得国家的功勋奖励,三是奖项设置同质化严重,四是功勋奖励名称式样五花八门、识别不易,五是与功勋奖励配套的荣誉制度缺乏。真真见血,颁奖本为一种奖励机制,理应加以物质精神嘉奖,而今散尽家财“买奖”无疑与奖励本质背道而驰。

在百度输入“评奖活动”,无需一秒,即可搜索出数十万条评奖信息,买奖卖奖的荣誉交易依旧在上演。故此,挖出山寨奖项背后的主办方,方能早日纠正歪风,确保奖杯的货真价实。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