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缺乏公信的中国式评奖
www.fjnet.cn?2011-07-19 08:02? 胡涵?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倪萍在一项名为“共和国脊梁”的奖项评选中,获得杰出艺术成就奖,引起了网友质疑,更有网友曝出,“中华脊梁”系列活动需要缴纳9800元,才可获评。但倪萍等获奖人士否认了该传言,活动主办方也表示“共和国脊梁”与“中华脊梁”是两个活动,据记者调查,“中华脊梁”活动的官方网站已经关闭,其联系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7月17日 《新京报))

9800元就可当中国脊梁,看来我们中国人的脊梁确实够软够廉价,空洞的称号与赤裸裸的金钱凑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大大的讽刺,怪不得网友要一拥而上,拳打脚踢,嬉笑怒骂。

如今看来,“共和国脊梁”和“中华脊梁”确定无疑是两个活动,但这两个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办方,名称也相似得很,不知道私底下会不会有什么猫腻。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倪萍这样的知名人士是不会需要缴纳9800元的,还可以肯定,网友们对被称为“共和国脊梁”的获奖人物,实在不怎么感冒,甚至,觉得这完全是场闹剧。

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多了这种闹剧,也麻木了,但把事情闹到这么多光鲜人物头上的,还真不太多,管他是不是真的,先闹一闹,发泄发泄再说。

其实,作为一个评奖大国,自己人给自己人颁奖这种事,我们向来是世界领先的。花上几百块钱,就可以在一本厚厚的粗劣不堪的中华名人录里看到自己的名字,多花点钱,还能弄个奖杯。又有哪个刚上路的文学小青年没收到各种杂志社各种文学作品大赛的缴费通知?

这些山寨评奖,一无权威性,二不对公众公开,不是委员会吃参评人,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互奖分红。如“中华脊梁”和“共和国脊梁”,如果确然是两个活动的话,前者就是典型的民间敛财,后者就是自己人给自己人发奖。评委何人?评奖依据是谁?参选人是谁?如何参选?以及,用“中华脊梁”这样一个足以代表所有人的名称,有没有经过大家同意?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有些见过的和没见过的获奖了,如此评奖,不被网友恶搞才怪。

如果按中国的评法,诺贝尔奖早该改名叫“人类支柱奖”,每年的获奖者都是圈子内或者交了钱的。至于奖金,开玩笑,哪里还有奖金,想要公正?省省吧,咱们评奖又不是给你评的,无非是互相吹捧和共同发财而已。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