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破小案、保民安”应成为警务准则

www.fjnet.cn?2012-02-23 16:34?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7日,一名日本骑车环球旅行者在武汉“弄丢”了价值17000元的自行车,武汉警方经过3天侦查于20晚将该案侦破,并于21日凌晨将被盗自行车连夜“完璧归赵”。面对公众对警方“选择性执法”的质疑,武汉警方予以否认,并称自行车能迅速找回的原因,一是自行车本身的外观特征非常明显,辨识度较高;二是此事被媒体广泛发布后,民众广泛参与。(据2012年2月22日《新京报》)

在一个全国每年有近400万辆自行车被盗,破案率微乎其微的社会里,武汉警方仅用3天时间就追回日本环球旅行者丢失的自行车,办案效率不谓不高,也让那位日本小伙子肃然起敬,为中国警察赢得了赞誉。可是,许多人认为,假如这类事落到国内的普通老百姓的头上,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很可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于是,有关武汉警方“选择性执法”的说法便风声四起。

面对公众的置疑,武汉警方强调自己没有“选择性执法”,并不是日本游客丢车了,警方才重视。只要所涉案件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警方都会立案。自行车能迅速找回原因的之一,是“自行车本身的外观特征非常明显,辨识度较高。”然而,从图片上看,与中国老百姓使用的自行车相比,这辆日产自行车在外观并没有多少“显眼”之处,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国产自行车地道。

如果说有差异的话,我看,最重要的差异还是在心上,在情系民生上。如今,“小案不接,案小不破”几成公安机关内部一条不文的规定。在自行车被盗成为“都市第一偷”的情况下,一些派出所受警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根本无暇顾及居民丢失自行车的这等“小事”,有的接到相关报案后连登记都懒得写,甚至指责被盗者“谁让你不注意看管了?”这就是笔者一次丢车时亲身经历。

人们注意到,武汉警方也同时承认,“我们经常接到电动车被盗的群众报警,也立案侦查了,也在努力寻找破案线索,但很多案子破不了,并不是公安机关不重视,没有开展侦查,而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的措施不强所致。”这无非是在表明,警方一直在努力,破案不力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的措施不强所致”。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