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广州治堵凭什么要拿自行车开刀?

www.fjnet.cn?2011-09-02 16:29? 李靖洁?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广州市政府公布的“39条交通拥堵黑点及片区治理细则”中,第21条提到取消滨江路沿线两侧非机动车道、设置双向4条车道的措施引起市民广泛热议。

又是一例因噎废食。前不久深圳刚砍掉“电动车”的通行权,现在广州又将治堵的大刀挥向了自行车。难道当地政府治堵的思路就是拿机动车的畅通幸福,来牺牲非机动车的出行?为什么要取消非机动车道,总该给个原因吧!

如果是因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多”,那么自行车当感到“委屈”。众所周知,无论从危险系数还是伤害程度来看,机动车才是“头号马路杀手”。车辆超载、疯狂行驶、随意掉头、随意抢道、酒驾、逆行……机动车的这些专属危险特征哪一个不比电动自行车更具威胁性?从广州市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肇事车型排名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小型客车、二轮摩托车和轻型货车。可见,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制造大宗交通事故的机动车才是,治堵第一板斧怎么也轮不到自行车吧。

那么如果因为“自行车影响通行效率”,那么电动自行车当感到“冤枉”。通通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规划设置是否合理,把自行车车道取消了果真就能交通畅通无阻?这方面的案例不是没有,据了解,深圳市早在1997年便取消自行车专用道,把自行车“挤”上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不仅导致交通事故有增无减,而且严重导致影响了通行效率,时至今日深圳市还是全国最拥堵城市之一。

实际上,治堵的指归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取消自行车道无疑是与民生需求相冲突。想想看,在哪一个城市,以自行车为谋生工具的送水工、送奶工、送煤气工、快递邮递工不都是10来万人,像广州这样拥有1200多万的大城市,自行车生机者恐怕不会低于50万吧,如此理由不充分的“一刀切”做法,不仅难见成效,且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因此,“自行车道” 取消与否,群众最有发言权,有关部门在未征求民意的基础决不能拍脑袋决策。别忘了,那些机动的宝马奥迪们只不过是交通代步工具,而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重要的还是基层民众的生存工具,孰重孰轻,这下该明白了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