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校车标准就是汇集安全经验

www.fjnet.cn?2012-01-09 09:01? 肖  畅?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1月5日起,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工信部主持共十部委参与的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会在北京召开。一些主流的厂家认为,新标准倾向于某一厂家的生产标准,对其他厂家不利;另有厂家认为,新标准向欧美靠拢是不合国情的。(1月9日《华西都市报》)

实事求是地说,“新校车标准”之争并非多余,车企意见也不能一板子打死。如果一个标准不能全行业推广,标准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难以进行,标准本身也将徒具指导意义。因此,“新校车标准”出台前,听取行业意见,汇聚行业共识,应该是一个前提性工作。

这么说,绝不是暗示企业利益应为“标准”兼顾考虑。“新校车标准”所需听取的行业意见,应是那些能够夯实校车安全性能的生产、技术因素,而且是一般性的因素,但绝不是企业竞争因素。标准来源于行业生产实际,并引领、规范行业生产,如果脱离一线的生产、技术因素,标准将凌空蹈虚。在这个意义上,简单套用欧美标准确实是不行的。

但需强调的是,“新校车标准”所谓的参考、倾向欧美标准,是不能理解为“套用”的。欧美标准所值得参考的因素,是那些经过反复数据统计、生产试验、交通事故调查所汇聚、沉淀、总结得来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这些是一般性的经验、技术,而非具体符合某一国情的经验、技术。这些因素,我们当然要参考乃至直接援引。

当然,欧美的校车标准,更值得我们参考的是标准制定的过程,而非一个简单的结果。有部门代表认为,“新校车标准”应考虑农村实际,甚至有部门代表认为根本不应一刀切地制定标准,而应因地制宜。这些意见有可取之处,但结论值得推敲。仅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先有州的校车法规,其次才有联邦统一的法规,而后者是以吸纳、汇总前者为前提的;美国也是先有车企行业自发的标准讨论,后有行业协会凝聚共识,不断总结并推动标准,进而使其逐步走向统一化。美国的校车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个别经验如何一般化,局部规范如何全国统一化。并不是说统一就得一刀切,标准化、规范化就不能因地制宜,关键是看如何对待具体的地方情况、行业经验。如果说“新校车标准”之争有可能被车企利益绑架,那么问题可能就出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乃各自为阵,缺乏意见统筹、汇总机制。

如果新的标准能够将车企行业的一般性生产、技术因素汇总起来,全部集中在校车安全的考量上,就足够了。在标准的强制执行下,在学校强制配备校车的规定下,以及在政府确保投入的情况下,“新校车标准”是可以带动安全校车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新校车标准”不怕有争议,就怕争议的焦点不在技术问题上,而在利益的争风吃醋上。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