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给“农民工”改称谓不如完善保障机制

www.fjnet.cn?2011-12-22 16:45? 林 萧?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农民工这个称呼是对进城务工人员一个很大的歧视,是对农民一种极大的不公,呼吁取消这个称呼。他说,农民当了工人还称其为农民工,工人就是工人,怎么是农民工人?过去我们都是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当了工人就是工人。户籍制度改革,应该跟上了。取消农民工这个称呼,我们河南要带头。(12月21日《大河报》)

近年来,关于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呼吁不绝于耳。早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提交了取消“农民工”统一称“工人”的建议。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填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不合时宜,应该取消。今年两会期间,四川省多名代表建议取消“农民工”称呼。人大代表和政府官员的建议,反映了对农民工群体的重视和关注,取消“农民工”称呼,改变身份歧视,也彰显了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其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低下,尤其是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缺失,农民工群体俨然成了社会的主要弱势群体。每逢岁末年关,有关“农民工讨薪”的新闻层出不穷,正是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广大农民工讨薪无门,各地纷纷上演“裸体讨薪”、“自杀讨薪”等讨薪闹剧。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本应天经地义,可一旦发生在农民工身上,就变得遥遥无期了。设想一下,农民工拿到工资都如此艰辛,其他的待遇及保障就更谈不上了,比如就医、子女就读、社保等关乎民生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简单地取消“农民工”称呼显然治标不治本,这就好比一些地方政府嫌某些地名不雅,改了地名,配套设施及管理却一成不变,地方无疑还是那个地方,改个名与地方发展毫无关联。因此,取消“农民工”称呼原本无关紧要,关键还是要从完善保障机制入手,彻底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让他们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和人格尊严,只有以这些作为前提,取消“农民工”称呼才有意义。

农民工往往干最脏最累的活,却拿着最低限度的工资,这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社会公平的严重失衡。“农民工”作为一个称呼,取消还是更改,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本身并无任何意义。如果不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入手,“农民工”不论改成什么都只是一种形式,而无法让他们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说到底,对农民工待遇及地位的提升,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回归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