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千里走单驴”是农民工生态的现实隐喻

www.fjnet.cn?2011-12-18 19:08? 范子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前天晚上9点,在南京市城西干道水西门段,市民发现一名青年男子正牵着一头驴由南向北走在高架桥上。记者了解到,该男子姓庄,驴是从黑龙江买过来的,并且一直步行牵着驴到了南京,已经在路上走了5个月,他的目的地是在浙江湖州。昨天晚上,庄师傅又再次牵起驴,往南走去。(12月15日扬子晚报)

干活驮不起重物便想到了驴,于是就有了这“千里走单驴”的故事,颇有点现代幽默的色彩。这种夸张的做法,难免让人感到疑惑,庄师傅不是傻也是太天真,都啥时代了,驴上工地真能派得上用场吗?就算能够帮点忙、省点力,历经几个月时间,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费这么大的精力和代价,千里迢迢整回一头驴值么?

“千里走单驴”哪来的“灵感”、打的是啥“算盘”及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庄师傅自己心里最清楚。记得年初重庆一位年轻妈妈也曾“千里走单骑”,为探望留守在家的孩子一路摩托飞奔几昼夜,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两者虽没有直接联系,所展示的农民工真实生态却令人感喟,耐人玩味。

一段时期以来,农民工的工作、生存环境和权利保障等等,一直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关各方虽然探索、努力、投入、付出了不少,也有了有目共睹的改善,但少数地方、行业、领域的农民工生态依然难如人意,他们从事着最脏、累、苦的活,收入却相当寒酸,有时讨薪还不容易。

试想,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强度、负荷太大,被逼得没办法,庄师傅怎么会想出如此“聪明”的笨主意?不远千里买驴“代工”,正折射出农民工迫切期待改变现状的真实心态;一头驴经不起折腾最终趴窝,不得不忍痛割爱,恰恰表明了农民工维权之路有多艰难、成本有多大;其间甚至还遭到警方怀疑,更不啻是农民工现今社会地位的缩影。

驴的右后蹄被水泥马路磕了一下不能走路了,不得已用破鞋子穿在蹄子上,才能勉强走路。这个细节很耐人咀嚼:劳动报酬权,加班、休假权,职业病救助权,等等,并不缺法律明文规定,一旦遭遇业主抵制就难落实、难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等,不乏重视的声音和有建设性的对策,可一遇困难就打起了退堂鼓,真正落地却远非易事。如此等等,多像被磕伤了的驴蹄啊。

从重庆“千里走单骑”,到江西民工“千里走单驴”,不失为当代农民工群体生态的现实隐喻,提示我们,关注农民工群体,提高农民工地位,改善农民工条件,维护农民工权益,固然需要农民工自己去努力争取,但社会有关各方需要做的无疑更多、任务也更艰巨。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