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溃败之后 僵死的足球语言

www.fjnet.cn?2011-11-14 11:47? 蒋璟璟?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11月12日,世界杯预选赛国足0:1不敌伊拉克,晋级十强赛只剩下理论上的可能。李玮峰谈及这场比赛,表示媒体和球迷的浮躁心态影响了国家队,球员在场上踢球背上了几十斤重的包袱。(11月13日《广州日报》)

同样的溃败,不一样的理由。见多了国足败北,听惯了老生常谈的辩解,李玮峰一番慷慨陈词,颇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凡球迷,都知道国足一贯的说辞,不外乎“草地不平”、“裁判不公”、“天气不佳”云云。用得多了,也就没人信了。非但闻者不屑,说者怕也羞于启齿了。词穷则思变,“媒体和球迷”终成替罪羔羊。

球技不精,竟怨看客浮躁。依此逻辑,网友们又是一阵“发挥”,于是有了各色戏谑版本:“腿瘸怪地不平”、“跑不快怪风太大”、“跳不高怪地球引力强”……

姑且复述下李玮峰的高论,“在深圳的时候,媒体和球迷都不接受平局,但现在回头想,如果在深圳打平,今天这场比赛我们守一守又怎么样呢?”——保平争胜、稳扎稳打,似不无道理?只是,几个事实不容回避。其一,媒体和球迷已变得极端保守和现实,绝不会在可平的比赛中“不接受平局”;其二,照国足之水准,真能想打平就打平、想守住就守住?

李玮峰及一些人的论调,全然立基于一种错觉之上,即认为“国足具备足够掌控力”。但现实中,看国足比赛,俨然在赌博,或输或赢全仗上帝心情。跳出李氏的滑稽辩白,任何一个观察者,理当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什么才是国足输球的合理解释?在“能力”低一档的前提下,空谈“责任”、“拼搏”甚至“媒体与球迷心态”,是否本就是一种滑稽无力的套话?竞技体育,不同重量级之间,无所谓“意志”、“斗志”、“态度”……

那么,在双方实力相当情况下,分析成败又当如何?伊拉克队,与中国男足,也就半斤八两。或许,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国足看到了获胜可能,继而在连败之后方有底气将责任推给“第三方”。无压倒性优势,亦是实力不济的表现之一。

国足之烂,非朝夕可治;在此之前,建构一套“有生命”的“足球语言”,或更是当务之急。这意味着,足球人剖析成败,不再老调重弹,不再词不达意;这意味着,围观者或褒或贬,少有戏谑嘲弄,少有谩骂拍砖。自说自话的语态,不会孵化出自我负责、勇于自省的足球。在激情之外,一种具备专业素养、遵从逻辑规则的足球语言,同样是足球复兴的必备要素。须知,语言承载着态度、思辨力与自新的诚意。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