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科普需要神曲的“化学反应”

www.fjnet.cn?2011-10-20 14:49? 张遇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段由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作词,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合唱视频爆红网络,国风民乐配上“给力”“不能不火”等网络和口语化歌词,被网友誉为新一首“神曲”。(10月19日《扬子晚报》)

这首《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歌曲迅速蹿红,大有取代《忐忑》成为“新神曲”。当然,如同《忐忑》的褒贬不一,神曲《化学》也是毁誉参半,鲜花与板砖齐飞。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化学之歌该如何谱写和演绎也是众口难调。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都不得不承认神曲《化学》的确红了,“国际化学年”也跟着火了。直白的歌词,加上民乐演奏和学生合唱,使得这首《化学》神曲,与受众之间也起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引起网友的迅速“围观”,更是激发出极大的创作热忱,诸如《物理是你》、《生物是我》的“其凤体”新歌词,不胫而走。

神曲《化学》迅速蹿红,可以看作科学与艺术的一次“联姻”。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著作《考工记》在论述“百工”之事时就关注科学要联姻艺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他一直提倡科学和艺术的联姻,力求把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浪漫相结合,达到让科学走近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促进科学界和艺术界相互交融,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目的。

科学之美“联姻”之美,有望产生出双赢的智慧结晶。一方面,科普需要有神曲的“化学反应”。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言,深入固然不易,浅出更是困难。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主要原因就是太枯燥。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习是个体主动接受刺激信号,将科学信息密码内化为自身大脑图式符号的过程。这种内化过程能否成为现实,是否顺利、迅速和高效,首先取决于读者的情感态度和心绪状况。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积极的情感等才会集中当事人的注意力,调动当事人感知、思维和加工信息的主观能动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