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师德与什么挂钩才可行
www.fjnet.cn?2011-09-09 07:32? 杨亚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近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9月7日 新京报)

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不过,现在把师德表现作为资格认定、注册、考核、聘任、奖励等首要内容,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要知道师德问题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评判教师的师德表现必须要用事实说话,谁师德高尚,谁师德低下,谁来评判,怎样评判,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事情。

如果师德让学校领导来评,许多教师肯定会不服气。领导对教师个人师德表现的评判多少带有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在一些学校里,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而学校领导与基层老师之间并不熟悉,有些领导可能一年听不到对方老师的一节课,没和这位老师说一句话,考核这位老师的师德表现的事实依据从何而来?也许,留在学校领导脑海里印象的无非是这位老师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道听途说,如果以学校领导的印象来评价某位老师的师德如何,不知道要产生多少腐败。

如果要教师之间互评师德,那也只是形式主义。大多数老师们平时埋头做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暇关注其他人的长短,更不可能深入了解每位老师的师德表现。在有的大学校里,不同年级的老师一学期连面都碰不上,却要为对方考核师德打分儿,必然是人情因素大于工作因素,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都是高分,没有任何意义。

有人说让家长和学生来评师德,那更不可取。举个例子,某家长给某一老师送了礼,老师也欣然收下了,我们暂且认定这个老师师德有问题,而这位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特别关心该同学,此同学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有进步,我相信这位同学肯定对这位老师也有好感,他评价这位老师时肯定是师德高尚,而事实上该家长也是十分感激这位老师,那你认为他师德高尚呢,还是师德低下,你说怎么评价?

其实,用师德表现与教师的各项评比挂钩很难行得通,师德,本质上是形而上的,是与教师个人的人品、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即使对师德进行评判,也很难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如何界定全校所有老师师德的优劣,那更难。如果弄不好,操作起来会变成对教师人格的伤害。因此,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师德滑坡的根源分析,从着力改革"应试教育",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高教师待遇,净化教师队伍和规范办学行为入手,彻底改变教育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这样从教育体制上转变过来,才能扭转师德下滑的趋势。如果仅是以考评师德表现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收效肯定甚微,因为这里面人为的因素很多,就是考评出来的师德表现也并不一定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很难有说服力。因此,解决师德问题需要治标,但关键是要治本,使教师的行为在体制面前不能、不敢、不可为中自律。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