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跪求陈光标强捐是一种道德绑架
www.fjnet.cn?2011-08-29 16:10? 张立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对夫妻在陈光标公司大门口长跪不起,陈光标下来了解他们的情况,看了孩子的病历之后,马上吩咐公司的工作人员直接就给了他们七千块钱。可这对夫妇称这些钱远不够救孩子的,希望能多给点,把50万元的手术费一次性给解决。(8月26日人民网)

毋庸置疑,市民缺少医疗费,跪求中国首善陈光标强捐显然是跪错了对象,找错了人。道理很简单,陈光标虽然是中国首善,但是他及其他的公司不是公共慈善机构,只是一个热衷于慈善事业的普通公民和私营企业,没有义务向任何人提供捐助,从事慈善事业和给别人提供捐助只是他的权利和彰显高尚道德的行为,不提供捐助并不是不道德的表现。

当然不可否认,市民选择跪求陈光标,一方面主要出于陈光标的中国首善的美名,另一方面也表明公众对以红十字组织为代表的公共慈善机构的不信任和寻求公共慈善机构帮助的难度比找企业家帮忙还要困难。从这个角度说,公众跪求陈光标强捐,最该感到可耻的是各类公共慈善机构,而不是拒绝7000元的索捐者。

不过,笔者认为市民的这种强制索捐行为,而且嫌弃陈光标捐助的资金太少的行为,实质上已经带有道德绑架的意味,是要让陈光标与中国首善这项道德头衔绑架在一起,逼迫陈光标捐款。从慈善事业发展角度说,这种道德绑架的强制索捐行为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导致一些热衷慈善事业的企业家降低参与慈善的热情,最终让有限的慈善资金没有用在最需要的人的身上。

众所周知,任何个人和企业热衷慈善事业,都不可能无条件、无限度的向他人提供援助,只能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而为,要量力而行,不能因为热衷慈善而荒废了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生活。然而,道德绑架的强捐,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家拒绝捐款,可能经过放大效应后,被一些人误认为企业家是伪道德,过去热衷于慈善事业的行为都是虚假的,是为了赚取虚名,骗取公众的信任,让企业家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和社会骂名。另一种情况则是,企业家来者不拒,对于强捐立刻就范,导致更多的公众要求强捐,最终超出企业家的能力范围,结果企业家和企业保住了道德美名,却荒废了企业发展,得不偿失,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的参与慈善事业,这种慈善行为无疑是杀鸡取卵。

对于市民跪求中国首善强捐,笔者认为,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快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步伐,立法禁止公众向企业家索捐,保障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的权利和权益,不能把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当成劫富济贫行为。另一方面公共慈善机构,尤其是红十字会应当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介入此事,了解情况,如果属实,快速提供援助,帮助索捐者渡过难关,这实际上也是近期深受公众骂名的红十字会自我救赎和走出“塔西佗陷阱”的一次大好机会。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