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有机蔬菜”的帽子不能想戴就戴
www.fjnet.cn?2011-03-09 17:46? 陈家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有机食品已经不新鲜了,但什么是有机食品,为何价格那么高?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福州市场上的有机蔬菜有两种模式,一是认证模式,即消费者看标签识“有机”,但市场化运作很难保证权威性;另一种是有机小农场模式,由农场与家庭签署供货协议,但该模式全靠信任维持。(《东南网》2011-3-8)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最高境界的营销是理念的营销。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不过只要能够绞尽脑汁让它跟某一种什么时髦、热门的理念沾上边,将相应的标签贴上,马上乌鸡变凤凰,身价倍增,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因此,当某种很平常的蔬菜,一旦被赋予纯天然、绿色、健康、环保之类的理念,马上变身蔬菜中的“上等人”,从而出现普通的青菜每500克1.5元,而同一品种的“无公害”青菜要3元,若贴的是“绿色”,价格更高,要4元多。市场上,普通的胡萝卜2元左右,若品相不好,甚至只要几毛。而在福州一些卖场,“有机红萝卜”600克竟要11元多。也都不足为奇,因为“我们是纯天然、绿色、健康、环保的代名词!”在全国的其它地方,情况不是一样的吗?

如果这些蔬菜的确是纯天然、绿色、健康、环保的产品,它们当然也就是受之无愧。问题在于,那些身价高高在上的“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到底真实性怎样?就令人摇头叹息了。实行认证本来是一种不错的制度,不过,这种认证实行市场化认证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馊主意了。在这个“市场化”的背景下,代理机构自然会多如牛毛,其中鱼龙混杂就是必然,而这样的做法,也就是只要钱到位,一切就搞定,成了不是对相关基本条件基本标准的认定,而是对钱的认定。至于实际是否“有机”、“绿色”、“无公害”,谁去管呀?让消费者自己去睁开一双慧眼看吧!而且,相关的产品身份认定之后,对它们的监管上也采取的是一种放任自流的做法。只能靠商家的自律与消费者的信任。这更是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在这样一个乱象难辨的背景下,再加我们的绝大多数商家血管里最多的是铜臭味而最缺乏的是商业道德,怎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自律上?而消费者在心中没有底,商家又是眼里只有钱的时候,怎样敢轻易信任商家?

这一切,必须要从制度上着手进行改变,以中国今天的现实,市场化的认证制度显然是不适合的;同时必须加强认证的监管,以及对于已经取得了相关身份认定之后相关标准的跟踪监督。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三鹿集团当初不就是因为“质量免检”这张“质量免死牌”的纵容下走向害人最终害死自己的路?

“有机蔬菜”之类的帽子,只要有钱,想戴就戴的乱象,是到了应该终结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