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不要期待北大自主招生“放卫星”
www.fjnet.cn?2011-01-25 09:45? 姜泓冰?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其他领域或许可以常爆“新料”,时时“变革”,教育的每一招改革,都当慎之又慎。若说“不拘一格降人才”,与其期待北大“放卫星”,倒不如,请中国高校的领头羊们放下身段认真研究,如何尽快使农家子弟们也在高校招生和教育改革中受益。

全国161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210名未来北大新生名单正在公示期内,迄今并未听闻“不公正”“招生腐败”的反映。相反,更多不满和失望的声音,来自于这些校长推荐生的身份与面目一致:他们全都是所在中学里学科成绩排位名列前茅的优秀生。于是,“北大为何不选‘偏才’‘怪才’”的质疑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比去年声浪更高。也许,到明年,呼声还会继续响亮。

幸而,刚上了培养富豪排行榜榜首的北大还算沉得住气,161位中学校长中间也没人急着出风头。今年的北大招生没有“不负众望”地放一颗“人造卫星”、刻意去发掘一枚“怪才”以制造一回“教育改革大跃进”式的热闹。在公开回应时,北大方面更表示了担忧,一旦以此为录取标准,会变相鼓励刻意培养偏科学生的社会风气。而即使“偏才”“怪才”,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潜力为基础。

事实上,有过2009年写作文言作文的低分偏科生破格上了大学、无大学学历的三轮车夫成了复旦古文字专业的研究生等诸多事例,“偏才”“怪才”进名校,未来几年恐怕并不存在什么大障碍。人们的关注,更多是由于北大“顶尖”,不自觉中赋予了它以显示中国高考制度乃至整个教育改革进程的符号意义。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