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高考自主招生考题不妨“刁钻”
www.fjnet.cn?2010-02-10 09:11? 但纯?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昨天是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中江浙考生面试的日子。411名来自江苏和浙江的考生冒着冬雨赶赴上海,接受了复旦大学专家团的面试。本报记者昨日在场外采访了多位考生,实录他们参加面试时所遇到的“刁钻”问题,供读者们细细品味。(《扬子晚报》2月8日)

相对于传统的以考察知识储备为主的考试而言,这次复旦自主选拔在考察“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突破,这是一种有益尝试。很多“刁钻”问题不仅跳出了“死记硬背”的窠臼,而且颇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比如:“如果你来设计世博中国场馆,要突出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你会怎么设计?”、“宿舍装空调,有人愿装,有人不愿装,怎么协调?”、“你认为美丑的本质是什么?”等等。其实,这些考题并不“刁钻”,只是学生们平时见得少而已。

或许有些人会发出疑问:仅靠这样的问题就能考察出一个学生的能力吗?笔者以为,既然是自主招生考试,就应该允许出现这些个性鲜明的“刁钻”考题,也应该信任出题老师的判断水平。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试,陈寅恪出了一个对对子的小题目,谜面是“孙行者”,结果周祖谟对以“胡适之”。陈寅恪说对得这么好,考任何系都该录取。实际上,陈寅恪先生出的考题在当年也引发过争议,一些教授认为这个对对子的考题太“小儿科”了,难以录取到真才实学者。然而若干年过后,谁又能否认周祖谟先生作为语言学家在其专业领域作出的贡献呢?陈寅恪先生甄别人才的能力并没有局限于“宏大叙事”型的考题上,这是否值得我们深思?

自主招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多渠道发现人才,既然是多渠道,就应该探求和传统考试有所不同的渠道。在出题内容上,应该提倡和传统考试内容不太一样。否则,“自主招生”不仅可能变成一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小高考”,而且也难以选拔到偏才、怪才。最终的结果,只是保证了一些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拥有提前“掐尖”的权力,这样的“换汤不换药”的结局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