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请政府赶紧拆除化工“定时炸弹”
www.fjnet.cn?2010-07-30 09:44? 鲁宁?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7月16日至28日的短短13天内,国内相继发生大连储备油库燃爆、吉林永吉县经济开发区两家化工企业7000余只化学原辅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南京塑料四厂拆迁导致丙烯泄漏引发爆炸。三起特大安全事故震惊全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均系“人祸”所致。

据初查,“大连燃爆”中方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是主因,油库布置过于密集是诱因。“松花江事件”主因是洪水,诱因则系该县擅自将医化企业“请进”开发区埋下祸根。“丙烯爆炸”乃拆迁公司无视起码安全作业所致。

三起事故“三宗罪”,看似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但只须深究一步,三枚化工定时炸弹均已提前埋下。在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安全生产作出再部署之后,我们不能不悲叹地责问上苍:这难道是当下中国的宿命?!

三枚化工定时炸弹以“松花江事件”最为典型,不妨拿来当麻雀解剖:

永吉县位于松花江源头松花湖畔,惹下大祸的两家化工企业落脚的经济开发区就在松花湖近旁。长白山雪水经松花湖积蓄小憇后,沿松花江穿越吉、黑两省一路奔向俄罗斯,流域内两国数千万民众以松花江水为生命源泉。有鉴于此,1990年代末,吉林省政府在审批永吉县省级经济开发区时,特别对园区产业布局作出了“汽车部件、机械加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的行业限定。内行人一看即知,作此限定,是为保护松花江水源地不受和少受人为污染的必需举措。然而,查永吉县招商引资政策发现,当地自作主张,愣把化工产业纳入其中,提前为今天的“手忙脚乱”安下了“炸弹引信”之一。

吉林乃化工大省,计划经济年代,政府对工业布局的内在规律认识不清,为取水及物流运输方便,大量化工企业沿江而设。违背规律做事迟早会遭惩罚——果不其然,2005年11月,吉化公司双甲苯生产装置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有毒液体顺江而下,直达俄罗斯境内,整个流域为此支付惨痛代价,温总理还不得不致电俄罗斯总理表达歉意。“吉化爆炸”炸醒了吉林省,第二年开始,省里挤出十几亿资金,专项用于流域内现有化工定时炸弹的“拆弹”(关停并转)工作。然而,就如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也“出不了长春市”,这厢省里花巨资敦促沿江各地“拆弹”;那厢类似永吉县等继续我行我素,非但对省里的政令置若罔闻,而且新出台化工招商政策更加优惠……这是提前安下的“炸弹引信”之二。

闻吉林省“自拆炸弹”,中央并不放心。2006年10月,七部委督察组实地督察松花江上游包括永吉县在内的四个开发区的“拆弹”现状,发现“先上车、后买票”依然十分普遍,无独有偶,这次出事的两家企业恰好被逮个正着。由于未经环评就投产,两家企业被勒令停产。可是七部委督察组一走,两家企业再次擅自复产,否则,也就不会发生今次事故。由地方政府撑腰而突破禁令,乃提前安下“炸弹引信”之三。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