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坚持媒体的善意
www.fjnet.cn?2010-01-17 11:03? 杨新元?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路上有老人摔倒你敢扶吗?”按照我们中国人敬老爱幼的老传统,这应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笔者在搜狐上看到一篇文章,文内就“老人倒地受伤,你该如何处理”作调查,结果显示:想扶不敢扶的占38.28%;坚决不扶以免招来麻烦的占37.94%;视情况而定,旁边一定有证人再扶占17.67%;一定会扶,否则良心会受谴责的仅占6.12%。

事实上,这种调查结果,已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1月8日下午,一位八旬老翁在杭州闹市区摔倒,路人纷纷上前帮忙,有的帮助打急救电话,有的拿出羽绒衣给老人保暖,但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扶老翁一把。现场还有人“善意”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还举例子——河南一个大学生李凯强,扶了倒地的老太,结果被法官判赔7.9万元。

但是,李凯强确实骑着电动车与骑自行车的老人相撞,这是李凯强自己承认的。但媒体报道时,却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一点,李凯强成了完全无辜。于是,在“选择性报道”引导之下,李凯强成了“彭宇第二”——又一个做好事被冤屈的象征性人物。“好人难做”、“现在的人社会公德差,做好事还得先保护自己”等舆论甚嚣尘上。

著名央视主持人张越在解放日报的文化讲坛上,曾这样说过:“坚持媒体的善意。”她认为,现在有些媒体在报道一些新闻事件时,为了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球,故意隐瞒某些真相,把舆论往某个方向引。这种做法,其实是丧失了媒体的最根本的社会责任,出发点就是不善的。而“郑州李凯强案”的报道,可能就是比较典型的。这些媒体一边倒的报道,使广大受众得出了“如果这样下去,谁还会去做好人、做好事”的结论,其结果是消极的。而媒体自身,在为发掘看点卖点而传播谬误的兴奋中,也丧失了自我的品格与灵魂。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