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奶粉事件道歉短信背后的失信代价
www.fjnet.cn?2010-01-04 09:19? 刘敏?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失信的代价有多大,你会说三鹿破产了,责任人受到了法律惩罚。可是想想相关企业当初的虚伪表演,想想这条压根儿就不需要消费者表态的短信,我会认为失信的代价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大。在某种程度上,失信的代价问题变成了利益得失的精准计算,出了问题然后看公众什么反应,根据反应程度不同,随时转换策略。这就是说,如果问题奶粉企业当初的“危机公关”手段竟获得成功,事情没闹那么大,很难说现在还会不会出现这条短信。

信用是一个社会的重大伦理问题,而不完全是制度建设问题。失信不仅企业有,政府也有。我们现在谈政府公信力,或者部门结论不被公众信任,或者关于同一事件的说法前后不一、颠三倒四,指的就是信用问题。守信的好处谈得足够多,失信在理论上有多糟糕,也谈得足够多,假如信用是一种资源,总是失信,不断透支,到底会有怎样的代价后果,好像没有说法。

这问题其实简单,如果一个朋友对你失信完道歉,道歉完又失信,那么你会与这个人不再来往。对信用更看重的,可能一次失信就足以断绝友谊。政府部门与企业所系甚大,信用不可能无限,部门失信的话,那你就下课,企业失信,按通俗说法就要“夹着尾巴做人”,怎么好意思还称自己为“责任企业”,又怎么好意思发这样的短信。这就是失信的代价。现实恰好反过来,这只能说明公众目前还奈何不了失信的部门和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这并不是说某个具体企业一定不能在市场中消失,企业失了信,而且是像添加三聚氰胺这样大的信,就该遭受灭顶之灾,我认为这是失信要付出的社会代价。真诚道歉?我不接受道歉;祈求原谅?我不原谅;以此为戒?我很怀疑——我想,这就是失信所付出的人心代价。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