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叶传龙 > 正文
博士后地摊前少一位顾客叫“伯乐”
www.fjnet.cn?2009-11-20 08:58? 叶传龙?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海归博士摆地摊,梦碎时分已枉然

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孙爱武归国后,却“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这两段看似“不相干”的人生经历都发生在留美博士后孙爱武身上。从今年8月至今,孙爱武就一直“蜗居”在北京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11月19日武汉晚报)

博士后、摆地摊——两个极具强烈反差的新闻元素结合在一起,无疑是一篇绝好的新闻,但是,笔者却从中读出了无奈、苦涩和义愤。

凭着孙爱武在塑料方面的专利以及多年来在化学方面研究的成果,说孙爱武是个人才当不为过,这样的人才虽然不值得用多少个师去换取,但仍然为我们国家所需要,而让这样一个国家有用之人才流落街头,摆起地摊,就不唯是孙爱武人生的失意,也是中美国教育的失败,更是人才管理部门的失职。

孙爱武摆地摊,应当是多重原因所致——刚从国外回来,在理念和认知上与国内有些不同,如他总认为自己是个人才,便坐等“伯乐”上门,与用人单位缺乏有效沟通,从未投递出一份求职简历,造成与一些机会失之交臂;精神上过于偏执:要求独自带领课题、具有一流的试验条件、年薪要求在8万到13万美元以上、露宿街头、拒绝救济……这些都成为他找工作受挫的拦路虎。当然,孙爱武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事业,所以才会拒绝施舍性的安排和救济,但在目前居无定所生活无着的情境之下,特立独行的个性首先要有生存的基础和资格。

孙爱武的地摊上没有什么稀奇宝物,多是手套、帽子、围巾等日用品,因为做生意不是他的强项,效益不会多好。现实中,有很多人喜爱到地摊上淘宝,笔者猜想,经此报道,会有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慧眼识才,到孙爱武的地摊前淘宝,向他伸出橄榄枝,而这些人共有一个名字叫伯乐!

此前,总有人说趁金融危机到美国抄底人才,现在“有才自美国来”,省却了我们漂洋过海辛苦寻觅,相信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不会视而不见吧。期盼孙爱武好运,早日结束摆地摊生活。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